发信人: biohazard_3(傻仔)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11-13 21:04:30), 站内信件
|
四、测试平台
硬件平台
CPU Intel Pentium4 2400MHz
主板 建基AOpen AX4B-533 Tube(i845E+ICH4)
驱动程序:
Intel Chipset Software V 4.00.1013
内存 KINGSTONE 256MB DDR PC2100 CL2
硬盘 WestDigital 1000JB (7200rpm,8MB Cache)
磁盘驱动:
Intel IAA Driver V 2.2.0.2126
显卡 NVIDIA GeForce MX400 WITH 28.32
操作系统 Windows 98 se
DirectX Microsoft DirectX 8.1
我们这次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试真空管部分,所以AC97的5.1输出不予连接,我们测试所用的器材包括创新的Pro-M6耳机,罗技的Labtec 840耳机,Sony E888 sp耳机,Sony ED268 sp耳机,功放部分因为找不到好的纯后级,所以只能用笔者的前级输出,功放虽然并不是出名的牌子,不过用料也十分不错,采用的是双火牛设计,具有7声道输出。而音箱则采用一对1米高落地纯木质无源音箱,采用三组喇叭单元,两组为8寸的全频单元,高音采用1寸丝质顶球单元。而喇叭连接的线材是Gizzmo's的16 AWG的Oxygen Free Copper,也就是上面提到的OFC(无氧铜),纯度达到99.995% 。虽然笔者手头上的器材并不是发烧的音响器材,但是也足以应付真空管的测试了。
测试过程中,我们会采用音频线连接子卡和CD-ROM,这样的好处就是非常方便,也是大部分用户的连接方式,但是缺点就是通过CD-ROM内置的芯片解码,况且光驱中的芯片本来就不会下功夫,所以出来的效果并不好。所以我们采用插上一块Sound Blaster live!数码版声卡,然后用光驱的数字输出连接声卡的S/PDIF,然后连接SB LIVE声卡输出口和子卡的输入口Line in,这样就利用Sound Blaster live!数码版来对CD进行解码,效果会有所改进。不过最好的方法就是招来一台发烧级的CD播放机,而且还有CD播放机的纯后级,那样才叫完美了。
声卡驱动为WHQL 5.12.1.3509.2,还有康柏A7版驱动,APS LIVE 1.84;采用SPDIF-IN接入CD音频;测试的软件有Winamp 2.79,Winamp 3,Ultra Player 2.112,PlayCenter 3,全部不采用EQ,播放CD时不采用任何播放器。
以下为听觉主观测试,因为所采用的器材不同,大家的听觉和世界观都不同,所以测试仅代表个人的看法,尤其是真空管的测试更是主观为主,加上大家的接受能力也不相同,所以大家也不必为某一结果的好坏和看法的异同而大作文章,本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五、驱动程序
主板所采用的真空管只是作为声音的放大和修饰部分,并没有解码的部分,所以并不需要驱动程序,就像功放和胆机那样并不需要驱动程序,只是一个后期的修饰系统,所以解码部分由主板内置的AC97解码芯片来承担。
六、软件测试篇
因为声卡的测试软件挺多,而且不同软件针对性不同,所以我们仅选用比较全面的SoundCard Analyzer来进行评测。因为本来AC97的芯片解码质量就不高,而且加上能把声音修饰得更加甜美的真空管的帮助,所以理论上来说在软件测试中的成绩不会理想,就像是最具收藏价值的AWE64 gold还有Diamond MX200等,都是使用起来非常完美的声卡,但是软件测试则使他们一败涂地。现在的测试软件都是以能否还原声音原来面貌来作为标准的,所以历史悠久的真空管在这方面是吃亏的,真空管并不是以还原声音原来面貌而流行的,相反,真空管恰恰是因为没有还原声音原貌而发烧起来的。不过作为全面的完美测试,也要对其进行惨无人睹的软件测试,最多是在结果后进行严谨的分析。
综合评价
我们可以从综合评价中看到最终的得分是Average而已,其中有两项是Very poor,所以跟理论分析的结果一模一样,带有修饰性音质的声卡还是无法面对科技的淘汰,但这能说明什么呢?其实从科技的角度看是落后,但从人听觉的角度看也许是两码事,我们待会有更加详细的音质测试。
频率响应
频率响应是指音响设备对于不同频率成分的波形信号的还原特性。图表中曲线保持直线是最好的,表明全频段都没有衰减,能够较好的还原声音的本来面貌。我们在图中已经看到无论是低频还是高频都有非常严重的衰减,而且曲线并不平直,所以声音并不能较好的还原声音的原来面貌。事实上也是如此,因为在真空管中,声音非常柔和,非常富有音乐的弹性,所以在高频和低频方面表现都不是很理想,这是由于真空管在高频和低频方面都经过修饰,高频没有那么尖锐和生硬,低频没有那么震撼和冷。所以曲线并不能说明什么,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清楚真空管的原来面貌就可以了。
本底噪音:
本底噪音指硬件本身的原因而给输出信号中增添的多余信号,与音响系统的电路设计与布线结果、抗干扰能力、以及前后级隔离度等都有直接关系,可以说是声卡的纯净度,说明声卡是否影响到声音的纯度。我们从图表中可以看到其实也很不错了,达到了Good的等级,证明真空管的电路设计和布线也非常不错,大家可不要忽略真空管对电路设计要求是非常高的,现在证明了之前所说的Frequency Isolation Wall起到很大作用。
动态范围:
动态范围是测试声音的最强和最弱的范围,动态范围越大,则听起来就不会有压抑感,非常的宏伟壮观;动态范围小就显得压抑,有种郁闷的感觉,所以动态范围是越大越好。在测试中真空管系统的表现只达到Average等级,说明了动态范围的确不大,因为真空管的作用就是把两端的频段修饰了,中间频段厚实了,所以在动态范围方面也就缓和了,没有晶体管那种强劲的表现力,是柔和和硬朗的声音对比。
谐波失真+噪音测试
谐波失真+噪音测试(THD+N)中,超过0.1%的THD+N就可以被人耳察觉,所以越小越好,专业设备不能超过0.008%。而真空管测试的得分是very poor,而且到达令人惊讶的42.614%,是否说明真空管系统是非常差劲呢?其实不然,并不不是说噪音可以原谅,只是我们之前已经提到过如果用6.3mm耳机输出口输出音频时,最好采用内建扩大线路的耳机,这是因为连接了前级功放的耳机接口还要考虑真空管音效电路阻抗匹配上有问题,否则会导致声音太小或是有杂讯生成。这就是问题所在,所以这项成绩不予承认。
立体声分离度
立体声分离度是某声道对另一声道的干扰,所以理想设备应该是负无穷大,专业设备要求至少在-90dB以下。真空管系统也达到了-76.8dB的水平,已经是Good的等级,相当不错的啦!
七、AX4B-533 Tube完美主观听音测试
1、人声的测试
真空管相对与晶体管来说,人声的测试是真空管的强项。中频声音经过修饰后,变得非常柔和、厚实和耐听,人声的肉感已经把用户团团围住,而且听上去不旦没有晶体管那种堆砌起来的声音,但是就算是普通的音响器材就已经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听了几首蔡琴的歌曲,包括《机遇》、《恰是你的温柔》、《你的眼神》等之后发现蔡琴的声音经过真空管的处理后,的确与普通的晶体管处理的声音有很大的不同。暖和的声音把人都包围得透不过气,虽然听起来没有晶体管处理声音后的那种真实感,但人就是喜欢这种更加贴近人的声音,更加喜欢与人相似的声音。
接着试听拥有天籁声音Enya的《Only time》和《Orinoco Flow》,天籁的感觉随着CD的转动从喇叭中飘到屋檐上,没有了数码的声音原来是如此的柔和和美丽,我不得不再欺骗自己多一次,真空管的修饰真的是如此完美,在人声方面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如果喜欢享受人声的话,我觉得花钱享受胆机也是值得的,如果你听过真空管的话,你一定会明白为什么落后的真空管还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和发烧,而且胆机为什么会如此的昂贵。
虽然用的是普通的6922真空管,而且笔者使用的音响器材是如此的普通,但是出来的人声就已经如此的饱满,如此具有肉感的声音笔者还是第一次从电脑多媒体中享受到。笔者就享受真空管带来的完美的人声也将近一个星期,而且也没有丝毫厌倦,相信广大的用户如果拥有这块主板的话我想也跟我一样吧!
2、高频测试
高频并不是真空管的强项,我们测试过《古筝断弦效果》、《小刀会》序曲和《十面埋伏》后发现高频并不突出,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不好,而是高频部分被修饰过后,没有数码声的那种讨厌的一味追求高频的硬邦邦的声音,而是在高频方面表现得非常柔和,就是种温温的感觉,并没有被高音所刺到,而且真空管也没有缺乏丢失高频的音调,只是把太高的部分加以修饰以达到柔和的效果。
3、低频测试
我们按惯例用《一意孤行》中的《闲云孤鹤》和Enigma的《Mea Culpa》来进行测试,我们惊讶的发现真空管竟然能够通过《闲云孤鹤》的残酷考验。在低频方面,真空管前级功放把低频的声音按照自己的一套修饰了一下,所以得以安全通过考验。晶体管把低频部分表现得非常真实,所以以至自己都不能通过测试,而真空管把低频的冷经过自己的暖光变成柔和的低频,没有了含混的低频,而且也没有出现由于低频过剩而出现的力不从心的感觉,经过修饰的低频令人非常满意,虽然没有晶体管的那种扑面的低音,但是有层次感而且没有凌乱的低频是非常容易令人接受的。
Enigma的《Mea Culpa》更是小菜一蝶了。我们还测试了其他的低频音乐,包括Jimi Hendrix《Puple Haze》、Blur《Song 2》、Lenny Kravitz《Fly Away》,其中Jimi Hendrix是历史上最出名的吉他之神,所以在富有低音的音乐中还可以清晰听见其中的细节和拨吉他和弦的滑音则能够表现音响设备在低频中解析力,真空管的表现非常令人满意。而Blur《Song 2》、Lenny Kravitz《Fly Away》也是从低频轰炸中表现细节的ROCK歌曲,能够很好的表现音响设备的能力。无论从低频的修饰还是解析力方面,我们都非常满意,但唯一有瑕疵的是低频由于经过修饰后潜得不够深。
4、交响乐测试
我们测试过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和贝多芬的《命运》后发现虽然解析力方面完全没有问题,各种乐器都听得非常清楚,细节表现能力不错,但是就是缺乏动态的气势,而且也表现不出庞大的场景,用来听交响乐看来不太适合。不过对于要求不高的用户也是足以应付的了。
5、其他音乐测试
Eagles乐队的《Hotel California(现场版)》是少不了的了,皇帝位的定位也算不错,整首曲子下来Eagles的那种带有嘶哑的嗓音非常清晰,而且解析力强的原因是到现场的感觉倍增,夸张点说,也许有人掉了眼镜都能听得见。Kenny G的整张专辑都表现非常不错,因为SAXOPHONE的音质属于中频并带有高频,所以听上去非常饱满,铜管味十足,真空管非常适合这种乐器的表现。朱哲琴的《阿姐鼓》的高音表现不错但瞬时动态就表现欠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梁祝》的表现就非常不错,不但声音非常饱满,而且音质厚实,而且音域也不错,音色就更加完美了,我觉得会听上瘾的。Bandari的《Wonderland》(《仙境》)表现也是非常好,在营造场景方面略显欠缺。
而听一些POP的歌曲时,《Who let the dog out》的低频非常厉害,不过真空管的表现让人听久了也不会不舒服,也不会觉得烦人;张信哲《宽容》、《不要对他说》等都能表现张信哲的那种男高音;还有的是Andrea Bocelli的双CD珍藏专辑,这把被上帝亲吻过的嗓子的确能够通过真空管带到我们面前。
6、DVD测试和游戏
因为真空管最主要使用来享受音乐的,而DVD方面主板已经内置了AC97 5.1声效输出,所以没有必要利用真空管来输出DVD和游戏音效。
八、小结
我们在详细做了建基AOpen AX4B-533 Tube主板完美的评测后,对于把真空管和主板结合这个理念非常创新而且现成品已经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得不赞叹这项垮世纪的发明。而且把其中我们所顾虑的所有的问题都基本解决,而且实际使用起来也没有发现任何大的问题。这块主板的真空管前级功放部分提供的音效实在是非常不错。人声表现几乎是完美,令人有种留恋忘返的感觉,音色丰满,肉感饱满,中频厚实等等特点;高频表现也不错,在修饰过后的声音让人听起来非常舒服,并没有数码声音的那种尖锐刺耳和硬音色的感觉,一切都是那么自然;低频表现也非常不错,晶体管习惯带给人冷的感觉在真空管面前已经被打败到体无完肤,冰冷的冬天也有一丝的温暖,强烈的对比令一丝的温暖更加突出。而在表现大场景音乐和动态音乐时略显欠缺,不过清晰的解析力是另一个优点。
作为了完美的评测后,我们知道虽然这块主板虽然非常优秀,除了真空管之外其他的元件也非常优秀。AOpen AX4B-533 Tube主板不仅能够提供优秀的真空管前级功放,而且还带有5.1声效输出,作为声音部分已经是非常不错的了,因为一块主板竟然可以有两种音乐的选择。玩家可以在使用过程中享受小型“胆机”带来的晶体管无法比拟的适合人听的音乐外,还可以玩游戏,享受DVD的震撼音效。
不过我们在测试过程中发现6.3mm的耳机输出口与笔者手头上的4款耳机都不兼容,都出现了耳机与真空管音效电路阻抗匹配上有问题,导致声音太小或是有杂讯生成,所以建议使用内建扩大线路的耳机。还有的是通过模拟CD-ROM接口接入子卡跟利用SB LIVE先利用S/PDIF解码出来的声音几乎一样,因为虽然SB LIVE出来的声音纯正很多,但是只要经过真空管修饰后则出来的声音都基本一样,所以建议用户使用普通的音频线就可以了。
如果你想近期购买P4电脑的话,而且你个人注重音质的话,这款主板是你的选择之一,因为这可以当作是发烧音响的入门,当作发烧音响的入门的确不错。不过你是AMD的忠实用户的话也不要灰心,因为不久之后建基就会推出AMD平台的Tube的真空管主板,所以大家可以少安毋躁。不够这款主板的价格并不便宜,你看到价格或许会连购买的兴趣都没有了。笔者建议如果你想在发烧音响入门的话,而且也有电脑的话,这实在是你最好的选择,因为普通的发烧音响也不止这个价格,而且建基的发烧用料也十分不错。如果是普通的用户的话,这块主板应该不是你最好的选择,因为价格是最大的门槛。
[全文完]
原文
出处:PConline
责任编辑:bandit
作者:余伟鸿
---- Our MD!
(如不能进入请先登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