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fcc()
整理人: jessie(1999-08-31 21:27:29), 站内信件
|
(十三)
阿晨考上大学的消息早已象一只鸟儿,飞满了阿晨的家所在的小海镇。
在这样一个相对来讲比较闭塞的小镇,不用说考上大学,只要是能够出外
念书,都是一件让人羡慕的事。因为这样就可以变成国家户口,到大城市
上班,不用和泥巴打交道。
那些落选的应届生,往往被父母抱怨说:“你看,你没人家唐晓晨用
功,没考上。平常都把我的话当作耳旁风!”
那些还在念书的,不管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往往被自己的父母
说:“你可要用点功,象人家唐晓晨,这下好,可以进城了。不要象你老
子老娘,一年到头在土里找食吃。”
那些乡里乡亲,见了阿晨的父母,都非常羡慕地说:“你真的是没有
白吃苦。你的儿子上了大学,这下好了!你真有福气!”
还有人甚至说:“你家一下子可以出两个大学生。”
阿晨的妈会问:“怎么会呢?”
那人就说:“你想一想。你儿子毕了业要讨老婆,肯定也是大学生了,
这下不是俩个了吗?”
旁边的人都连声称是,阿晨的妈不说话,心里也是非常的高兴。
开学的时间在9月12号,还有半个月的时间。阿晨的父母忙开了。父亲
要想好请哪些客人,报名的钱要筹好。怎么去鹿城?还特地借了本地图。
母亲则是买好了几块布,一大早,拉了阿晨,去小镇的裁缝家。刚一
进门,年轻的女裁缝就说:“哎呀,中状元了。你们的祖上真是积了德!”
阿晨看看母亲,才四十出点头,头发已经全白了。额上的皱纹象树根
一样纵横交错,手指上裂口一道一道的。
只听得母亲对小裁缝说:“我和他老子这么苦,还不就是为了这两个
儿子么?”
回家后,父亲下班在家。跟母亲说:“家里的钱全在这儿。肯定是要
跟人借了。如果借不到,我就是卖裤子也要给儿子上大学!”
母亲说:“你又说呆话了。亲戚邻居总归借得到的。”
1991年9月9号,阿晨的母亲没有下地干活,起了一大早,上街买了好
多菜。然后就出去请客。
中午,外婆来了,舅舅来了,还有很多的客人。
阿晨的母亲一个劲地给他夹菜,可是阿晨一点也吃不下去。母亲说:
“哎,在家里吃不下。到了学校想吃也吃不到了。”
准备下午先到县城父亲的厂里,明天坐长途汽车到江南常州,再转火车
到内蒙古自治区的鹿城。
临别了,母亲仍然不放心地说:“出门在外我不在你身边,肚子饿了不
要舍不得买了吃。天冷了不要忘记穿衣裳。不要光是买书,也要多买点吃的。
钱不够了写信回来要……”
阿晨不说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
父亲推起自行车,走在乡村小路上。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最后父亲
说:“儿子又不是不回来。回去吧!”
母亲这才停下脚步,站在路口。
父亲骑上了车。渐渐地远了,阿晨回过头来,母亲一直站在路口,九
月的秋风把她的白发吹起,母亲站在那儿,成了一尊雕像。
阿晨的眼眶湿润了。
1991年9月10号的夜里11点半,阿晨和他的父亲在常州上了155次驶向
北方的列车。
9月11号,琴到黄海市建设学校高复班上补习班,准备明年再考。同一
天,黄金余和个体服装老板杨峰上了驶向深圳特区的列车。
-- ※ 修改:.cfcc 于 Aug 30 23:24:42 修改本文.[FROM: 202.102.109.168]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109.1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