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1 09:17:03), 站内信件
|
修般若行——《坛经专题系列》2
☆☆☆个人观点☆☆☆
在家如何修行?
上回《坛经》为我们说了怎么对付五欲。
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断见闻,不知道又有什么好法子呢?
《坛经》说:“其实这也不是问题,只要有宽广的心就可以了。”
但在还没悟见真心之前怎么好啊?您另有什么教导?
《坛经》说:“那就说得具体点,这就是人人都应做得到的了。”
《坛经》说:“在家修行者只要做到恩、义、让、忍就可以了。”—13
什么是恩义让忍?
《坛经》说:“在现实生活中的恩义让忍可以表现为:”
“恩即是要孝养父母”
“义即是要上下相怜”
“让即是要尊卑和睦”
“忍即是要众恶无喧”—13
“就是把你自己的‘生活环境’搞好。只有良好的生活环境才可以培养出好的人才。”
修行中有什么是禁忌的?
《坛经》说:“所谓禁忌是就是对修行不好的事。”
“先要知道一切法都因人而立的,所以禁忌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这象有些事是不能做的,但在一定的因缘下又是可以的。”
“心存正见做到心平、行直就可以了。”—13
“做错了就应马上就改,这就是修行。修行重要在行。”—4
修行中常见的不好的行为有什么?
《坛经》说:“常见的就是不知‘度’。”
“不是偏左就是偏右,这都是执着心在做怪。”
“最是要注意的是‘不诤’,即说‘不诤先后’‘不争论’。”—14
“争先恐后即是自我的执着很重,这对修行有很大障碍。”
“诤即生无名之火,这火烧功德林。这点是初修者要注意的。”
那应怎么做才好?
《坛经》说:“在现实生活出现和你意见不一的。不同道者即应该忍让。”
“要是可以谈得下来就和他一同坐禅论道,要是真的谈不下来就合十作礼。”—15
“一定不可以恶言相向,这样一来就损人损己。”
(待续……)
13、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与大众说无相颂,但依此修,
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作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
颂曰:
心平何劳持戒 行直何用修禅 恩则孝养父母 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 忍则众恶无喧 若能钻木出火 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 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 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饶益 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 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 天堂只在目前
14、诸学道人,莫言先定发慧,先慧发定,各别。作此见者,法有二相,口说善
语,心中不善,空有定慧,定慧不等。若心口俱善,内外一如,定慧即等。自悟
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15、依此修行,不失宗旨。
众僧作礼,请师作偈。偈曰:
一切无有真,不以见于真,若见于真者,是见尽非真。
若能自有真,离假即心真,自心不离假,无真何处真?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若修不动行,同无情不动。
若觅真不动,动上有不动,不动是不动,无情无佛种。
能善分别相,第一义不动,但作如是见,即是真如用。
报诸学道人,努力须用意,莫于大乘门,却执生死智。
若言下相应,即共论佛义,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
此宗本无诤,诤即失道意,执逆诤法门,自性入生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