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戏曲〗
>>赏仙会与潮阳笛套音乐

主题:赏仙会与潮阳笛套音乐
发信人: jianlanhelanyin(lanyin)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9-22 14:11:22), 站内信件
 赏仙会与潮阳笛套[分享]
    潮阳笛套是一种优美典雅的民间音乐,可它的来源却是宫廷古乐.其发祥地就在潮阳棉城.它的形式和发展,与棉城历史上的"赏仙会"有很密切的关系.据棉城一些熟诣笛套音乐的老艺人和老文化人所说,南宋末年,元兵节节进逼,临安岌岌可危.时有当朝朝散大夫宰左藏吴丙,与当朝大臣赵东斋等人,奉命回潮阳为宋室谋求退守之所.接着临安陷落,文天祥入潮阳后又兵败五坡领,宋室终于覆亡.原来吴丙与赵东斋都是棉城人.吴丙酷爱音乐,在南下潮阳时带来部分宫廷的乐工歌伎和礼乐资料,这就是宫廷音乐的笛套古乐传入潮阳的契机.

    到了元朝 ,在残暴高压的统治下,富有民族观念的潮阳人民和宋室遗老们,时时牢记家国之仇,眷念前朝,与每年八月十八日(一说是二十三日,一般都认十八)夜,在棉城的南坛举行"赏仙会",只是一个隐蔽借辞,实际上是为了怀念先朝,抒发忿满之情,所以会上所奏之乐就是宫廷的笛套音乐(既笛套古乐).


    以后棉城"十八赏仙",成为一个民俗遗留下来.一直到抗日战争潮汕沦陷才一段而不复.据当代笛套音乐老艺人所忆述,赏仙之夜,棉城南坛高搭专供奏乐的彩棚,观众不分士农工商,官民贵贱,均可进场聆赏音乐演奏.人人席地而坐,秩序井然.南坛内外灯烛辉煌,人山人海.坛内还陈设着从各户征借来的古董,工艺品和盆景花木,供观众欣赏.赏仙会演变至近代,已成为集音乐和工艺美术的民间艺术花会.

    在一年一度的赏仙会推动下,棉城的乐馆竟相发展.直至建国前,棉城仍有古米轩,清平苑,何乐轩,赛春园,阳春园等乐馆.潮阳的笛套古乐,就是在这样的音乐文化氛围中不断发展和演变的.


作者:杨礼桐 卢志坚 姚作良

----------------------------------------------
因为有爱,我们的世界才充满阳光,
因为有绿水、蓝天、白云、我们才心情舒畅,
又因为有阳光、氧气、和食物我们才得以生存!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