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论坛★★★>>【畅。谈。时。事】>>垃圾老师让人恶心!

主题:垃圾老师让人恶心!
发信人: somethingyeah(l+love+prada)
整理人: carolinejune(2002-09-21 13:08:50), 站内信件
这是这位老师的歪理邪说:
庭审中,汪老师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出庭。她在法庭上表达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她履行教师职责,检查学生笔记,从而知晓该生早恋违反校规的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隐私的过错。汪老师说,小余日记不具有隐私权的保密性;隐私内容是早恋,严重违反了《中学生守则》,这种隐私内容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是不诚实的表现,看小余笔记也是教师知情权的一部分……<



据重庆晚报报道,老师撕走学生日记并曝光———近日,重庆市一中院终审判决:老师行为已侵害了学生的名誉权,被判向学生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2000元。据悉,这是重庆首例学生诉老师侵犯名誉权案。<p>        老师曝光小帅哥日记说他“很花”并不许上课<p>        1米79的小余是个小帅哥,重庆璧山县实验中学的体育尖子,班上的体育委员。2001年11月30日下午放学后,16岁的小余和其他同学一起打篮球。同班女生王某看见小余脸上有汗珠,上前用餐巾纸为他擦汗。这一亲昵的动作被班主任汪老师看见,她认为两个学生“恋”上了,当即将王某喊到办公室。她递给王一张写满字的纸———这是汪老师私下从小余放在课桌内的笔记本上撕下的两页日记,上面记录了小余对另一名女生的好感。<p>        王看日记时,汪老师在一旁语重心长地“劝诫”:“小余对你不是真心的,他很花,脚踏两只船。”第二天,汪老师不准小余进教室上课。小余的家长多次到学校,恳求让孩子上课,都被汪拒绝。<p>        几天后,汪老师又将小余的日记拿给班上另几个学生看,并说小余很坏,“告诫”学生不要和余交朋友。学校和县教育局给汪做工作,汪老师仍然不准许小余上课。直到12月5日,在学校校长的命令下,小余才进了教室。但很多学生对他指指点点。鉴于此,小余父母要求汪老师在一定范围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但汪拒绝了。无奈之下,小余与班主任对簿公堂,要求汪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p>        辩称是履行教师职责<p>        庭审中,汪老师和自己的弟弟一起出庭。她在法庭上表达了自己的主要观点———她履行教师职责,检查学生笔记,从而知晓该生早恋违反校规的行为,不具有侵犯他人隐私的过错。汪老师说,小余日记不具有隐私权的保密性;隐私内容是早恋,严重违反了《中学生守则》,这种隐私内容受公共利益的限制,是不诚实的表现,看小余笔记也是教师知情权的一部分……<p>        汪认为她以校方身份对小余进行全面教育,对其违反校规进行批评、停课、写检查等方式,是正当教育范畴,不具有贬损小余名誉权的性质。<p>        对此,小余的代理人、重庆弘平律师事务所律师喻弘、王周艳认为,汪对隐私权的辩解是自创法律。大量证人证实,汪从小余的课桌内翻出日记本,并撕走两页,还向一些师生传阅。<p>        他们认为,小余作为一名未成年人,在其年龄段对异性产生爱慕的感情或一种向往是很正常的健康心理,作为一名教师,对这种现象应该是正确引导并理解这一行为,而不是以肆意侮辱、歧视性语言四处宣扬,并告诫其他学生孤立小余。汪以知情权对自己偷看学生日记的行为进行辩解,把纠纷责任推到学生家长身上,没有任何法律依据。<p>        法院判决:老师侵权<p>        璧山县法院经审理认为,汪老师撕看余的日记并向他人传阅,还在学生中讲有损小余名誉的话,其行为已损害了小余的名誉和隐私权。汪以小余早恋要求其写检讨等为由,不准小余上课学习的行为,侵害了小余的受教育权。虽然汪教育帮助学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由于采取方式不当,致使小余精神受到损害,导致其离家出走的严重后果,使其身心健康和学习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汪应该向小余赔礼道歉,并给予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p>        一审宣判后,汪不服上诉;9月16日,重庆市一中院下达驳回上诉、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p>        <p>    新闻链接<p>        <p>    学生早恋老师怎么办?<p>        此案引出一个令老师们头痛的话题:学生早恋倾向越来越严重,究竟该怎样正确引导和教育?<p>        重庆市一重点中学老师透露,高三学生谈恋爱的至少有一半,有的班甚至超过70%。<p>        怎样面对学生早恋?一些老师对此比较消极,睁只眼闭只眼了事;也有老师像汪老师那样,采取简单粗暴的作法———其中最常用的一招就是“曝光”。<p>        为此,记者采访了西南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张进辅。张教授说,老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作为老师,不仅仅是讲授文化知识,也应是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培养者,应懂得孩子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卫生常识,尊重学生的隐私权,使学生更健康地成长。<p>        张教授表示,本案中,汪老师如果是为了教育孩子,防止出现早恋,应理解孩子早恋倾向是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知识不够完善或自控力不好等原因造成,进而采取适合青少年特点、易接受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把精力转移到学习方面,而不是通过压制、打击等不符合学生发展的粗暴方式教育学生。


----
http://www.coach.com/assets/images/nav/logo.gif
http://a513.g.akamai.net/7/513/2006/74/www.polo.com/images/global_toplogo.gif
http://www.gucci.com/gucci.gif 
http://www.chanel.com/fb/images/fr/chanellogo.gif 
http://www.prada.com/images/prada2.gif 
http://www.hermes.com/webapp/wcs/stores/servlet/Hermes/commun/imgs/logo_bl.gif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