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ohank(干冰之剑)
整理人: yerk(2003-03-22 19:35:48), 站内信件
|
驳 大明是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
作者(主页): klose(过客) (被读:6次, 作者活力: 总被读: 次, 总发: 贴共 字节 比重:未知,本文序号:466663)
看的我笑岔了,也懒得写砖头了,就一句一句驳好了
//在这里就不和宋、清比较,这两个朝代丢脸的地方太多了。就和号称最强大的汉、唐比,明朝亦毫无愧色! //
我本不知道宋清是如此一无是处不要脸,现在倒长了见识了
中国古代对外贸易,财政收入不知道是在哪时候达到极盛的(统一以后的明不知道相差有多少倍),
不知道是哪个朝代以半壁河山对抗外国几世纪而不屈的(只要一有机会就叛盟北伐)
清,虽然是异族,但是和谁比都不差(只要你客观来看,不过电视里放的所谓历史剧真让人难以忍受)
明朝的皇帝从第一个开始就鲜有值得称道的(明成祖明思宗除外),其他的不是浪荡子就是吸毒者,文字狱八股文厂卫真是有骨气到了极点,杀功臣倒是比谁都狠,九千岁更是登峰造极,全国立生嗣,在我大明王朝的统治下,知识分子的骨气真是到了定点,为了皇帝该叫自己父亲为伯父这点屁事闹得鸡犬不宁(嘿嘿,大明养士啊)
清的皇帝我不想说了,自己去看看余秋雨老爷子的东西(虽然不可否认很那个,但是评价基本不错)
//汉武帝派兵北伐匈奴,而明成祖则是亲征蒙古。“敢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并不适用于整个汉朝,而明朝也有过类似的辉煌。 //
一个好的统治者难道一定要御驾亲征吗,汉武北伐,匈奴被打得几十年没有影子,明成北伐,效果如何就不说了,蒙古一直都是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成祖好大喜功却没有相应的能力,将首都北迁,本来就是战略上的失误,整个明朝为了支援首都花费了多少,边患却没有得到解决,这原来也可以作为有骨气的证据,真是犀利犀利的说
//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玄宗和唐僖宗弃都南逃蜀中。明朝则从未有过这种例子。在李自成土匪兵进入北京前,崇祯皇帝拒绝迁都,最终也以自己的行动实现了“君王死社稷”的志向//
我看不出来这种所谓的志向和骨气对社稷有什么帮助,南逃的复辟了,坚持的亡国了,请问阁下知道‘忍辱负重’这几个字怎么写吗
//也是在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中,唐朝向回鹘借兵,结果回鹘兵在长安附近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而明朝在“靖难之役”等内乱中,可曾向蒙古借过兵? //
嘿嘿,不知道是明朝的正规军杀百姓厉害还是回合杀的厉害,拜托你好好看些东西吧,左梁玉的部队用禽兽来形容都侮辱了禽兽这个名字
黄巢的是起义,李自成是土匪,敢问阁下是什么逻辑
蒙古本来就是死敌,居然还可以借兵,敢问阁下是什么逻辑
//而明朝则从没有拿宗室女子嫁蒙古、满洲去换和平! //
你有骨气,就自己去把别人扁到没话可说,不行?那好办,就和谈了
和亲,本来就是成本低下的解决方法,你有骨气,不送女人去,那么北方的蛮子自己进来拿,不知道明朝的时候满清入关拿去了多少女子
//明朝无论是遇到多大压力,既没有屈膝投降,也没有割地赔款。在明末那种内忧外患中,明朝依然兵分两路对付满洲和李自成,对关外的土地依然没有放弃“全辽可复”的计划//
是啊,多有骨气,骨气到华夏变色,你只管走你自己的路,满清和所谓的土匪拿到天下了,别人也不会说你什么,还会给你一个最有骨气的评价
是啊,多有骨气啊,骨气到连续屠杀前方干城,熊孙袁,死掉了,祖洪吴,投降了
是啊,多有骨气啊,骨气到陕北72塞打着剿兵的旗帜到处殴打禽兽不如的政府军,
这样的骨气,不知道大家怎么看,我倒是希望本朝的皇帝们没有那么骨气的好
北征记事
读<<有明袁大将军>><<天骄>>,感慨万千,恨不生于斯时,挽弓策马,追随先贤之侧。是夜,梦身受辽东督师一职,将关宁铁骑北征。
欣将铁骑出九门,
玉人倚柱默凝咽。
滔滔易水穷北地,
红霜黯结寒铁衣。
吴钩尽饮胡酋血,
丹青难绘万人敌。
夜阑醉卧弄香囊,
孰知相忆谁更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