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juba(兔仔!)
整理人: erinfang(2002-09-18 13:41:07), 站内信件
|
因為精油是濃縮的油
雖然有一定的優點,但是使用不當還是很危險的
ex:過敏,流產,昏迷,灼傷
@使用濃度高的精油最好要尋問芳療師
若因為要在短時間內達到一定的效果
必須要使用濃度高的精油產品
最好經過合格芳療師處方調配
因為精油的效果很強
個人的體質不同也許會造成不適
若自己調配,濃度盡可能在1%~2%比較安全。
@精油保存-陰涼處
精油保存的方式是放在陰涼處
最好在一年內用完哦
有的精油期限更短,只有半年,
要放在不透光的瓶子裡。
@精油要稀釋後才可以使用
要用熱水或是基底油稀釋才可以用哦
(泡澡可以先加在牛奶搖一搖再加在熱水裡)
除了某些可以直接使用的精油外
(茶樹/薰衣草),其他都要稀釋2%~5%使用哦
較具刺激性的精油濃度最好控至在1%左右比較安全
寧可量少也不可以過量;依我自己的經驗
泡澡時我滴5滴以下(不論浴缸大小)
單泡手腳的話,我滴2滴,
按摩我在10ml的基底油內滴入約5滴(全部精油的總數)的精油,小孩子及孕婦要更注意,1ml=20滴,所以在10ml裡滴入5滴的精油約是2.5%。
@柑橘類的精油要小心光敏性
有光敏性的精油要小心,佛手柑/檸檬/柑橘類,
有的書上寫說稀釋到2%以下就沒有光敏的問題,
但是佛手柑還是會有危險哦,在使用後,12個小時內不可以照到太陽,
註:佛手柑也有不感光的,價格較貴。
@孕婦及小孩子的劑量要注意
在這裡建議若不是很懂精油的妹妹,
最好不要用在孕婦及小孩子身上,薰香就好了,
因為有的是完全不能用的,(有的孕婦連薰香都不行)
在用之前最好買本專業點的書來看清楚有那裡可以用那些不可以,
在劑量上最好為成人的四分之一,比較安全。
@使用前可以測試自己是否過敏
將精油稀釋在基底油內後塗在手臂內側等敏感的地方,24小時後沒有紅腫或過敏的現象就可以使用了。
@精油不是萬能,發生問題時還是要就醫
在身體不適後,最好先就醫給醫生診斷後再使用比較好,
在用精油後若有異狀,先用大量清水沖掉精油,
若有異狀要立刻送醫。
@薰香時要小心火燭
在薰香時若是使用薰香燈(點蠟燭的),要放在小孩子拿不到或踢不到的地方,小心火燭。
@按摩時一定要先將按摩油倒在手上再按摩
不可以直接將精油倒在皮膚上按摩,稀釋過的也是一樣哦,先將按摩油倒在手上再按摩於皮膚才可以哦。
@常用單位的換算
1台斤 =600克(g)=16兩
1兩 =37.5克(g)
1ml = 20滴
ps.安全劑量書上大多是寫5%,我覺得剛調調3%左右就可以了,小孩及老人減半,臉部1%或以下
@一天中所使用的精油不宜過多
精油會隨著時間慢慢排出體外,但是若量太多也不行哦,來不及排出久了會造成身體的負擔
@使用精油後要多喝水
使用精油後,我們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讓精油慢慢排出,同一種配方使用久了也要換配方哦,精油量不可以愈來愈多,對身體的循環會造成負擔,所以一天最好不要使用太多,使用後多喝水才好哦。
皮膚刺激性:
丁香,松樹,薄荷,檸檬,檸檬香茅,大蒜,肉桂
濃度不宜太高:
大蒜,小茴香,山雞椒,尤加利,月桂,玉桂子,雪松,松樹,白千層,白松香,廣藿香,百里香,肉豆蔻,薄荷,檸檬,橙,野馬鬱蘭,欖香脂,洋甘菊,洋茴香,茉莉,黑胡椒,歐芹,薑,綠薄荷,歐白芷,樺木
懷孕婦女不宜:
牛膝草,白松香,雪松,百里香,肉豆蔻,杜松,肉桂,沒藥,小茴香,玫瑰,金盞花,洋甘菊,洋茴香,茉莉,茴香,羅勒,胡蘿蔔種子油,藏茴香,薰衣草,迷迭香,蒔蘿,野馬鬱蘭,馬鬱蘭,絲柏,鼠尾草,歐芹,薄荷,綠薄荷,歐白芷
勿直接按摩皮膚:
小茴香,雪松,肉桂,松脂,洋茴香,絲柏,藏茴香
高血壓不宜:
尤加利,牛膝草,迷迭香,花梨木
低血壓不宜:
玫瑰草,芹菜,萬壽菊,薰衣草
癲癇者不宜:
尤加利,牛膝草,迷迭香,茴香,鼠尾草
勿大量使用:
牛膝草,肉桂,豆蔻,松脂,茴香,鼠尾草,萬壽菊,芫荽
敏感皮膚不宜:
白松香,百里香,佛手柑,豆蔻,茶樹,馬鞭草,綠薄荷,羅勒
食慾不振時不宜:
廣藿香
需專心時勿用:
安息香,快樂鼠尾草,橙花
情緒低潮時勿用:
檀香,癒創木
勿長期使用:
百里香,肉豆蔻,香桃木,馬鬱蘭
避免強光照射:
佛手柑,紅柑,苦橙葉,馬鞭草,紫羅蘭,葡萄柚,橙,檸檬,歐白芷
腎不好者不宜:
杜松,歐白芷
發炎皮膚不宜:
依蘭
肝病患者不宜:
金盞花
經痛時不宜:
歐芹
神經衰弱者不宜:
依蘭
老人不宜:
馬鬱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