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arolinejune(小魔女*爱卡恩)
整理人: dannylu(2002-09-28 00:05:51), 站内信件
|
九一六……
九一七……
九一八!
明天又是九一八!71年了!长城谣悲切的歌声还常常在我梦中响起,71年前的这天,中国富饶的东北狼烟四起,那个中国民族凄惨的年代中,多少同胞血染神州。我是不敢想象当时的惨烈。
我去过南京,却始终没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是因为我没有勇气面对33万同胞的累累白骨,不敢正视惨死在日寇铁蹄之下的亡灵。
还记得自己在威海的刘公岛上看黄海的情景。那天正好下雨,咸咸的海风吹拂着我们的头发,夹着刺骨的寒意。海上弥漫着轻雾,海水就在脚下拍打着船舷。中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就驻扎在这里,当年的石桥还在,然而威海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黄海不知吞没了多少忠魂。那天的海似乎是愤怒的,与风一起在呼啸,我在雨中走进了中日甲午海战纪念馆。
我聆听着导游重复着我已经知道的历史,一边独自走过黑暗的走廊。顺着走廊拐过去,灯光突然明亮起来,在明亮而凄厉的灯光下,我看到了一具具尸体,横七竖八,鲜血淋漓,惨不忍睹。我不由尖叫一声,旁边的管理员抓住我,告诉我那只是蜡像而已。
我知道了,那是旅顺大屠杀的模拟,当下泪水跌落。
我穿行在蜡像当中,一步一回头,看到的不是蜡像,而是真实的旅顺,当年旅顺大屠杀,日本人只留下了36个活口,这36个人也只是为了掩埋尸体而幸存下来。以前每每看到这段记载,总是拍案而起,愤怒之情溢于表面,现在却是悲痛之心难以抑制。
事实总是残酷的,而血的事实总是令人崩溃的。95年,我登上蓬莱的古城墙,坐在戚继光当年抗击倭寇的点将台上,凝视着碧波平和的东海,身后是冯玉祥将军手书的“还我河山”,硝烟从我身后隐退,而在我面前重现。那时是我第一次触摸日本在中国遗留的痕迹。直到在威海刘公岛,那灯光下的蜡像,那黑暗中致远号的壮烈碰撞,连同张爱萍将军的笔迹,在我的心灵里镌刻了对中华民族的忧思。
我回去之后,写了一封信给我的恩师,告诉他在山东的感受。当时,我问自己,也在问他,我们这一代,能否承担起历史的重任?
那一年的歌咏比赛,我为我们班选择了《长城谣》,当时老师为我们指导的时候,跟我们说,在“苦难当”那里一定要唱得悲从心来,因为亡国丧家是痛入骨髓的。
祖父曾经跟我说过,别小看日本。水均益在《前沿故事》里曾经也提及这句话,正如他所说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小看日本,然而日本肯定小看过中国。
我大学的老师也曾经说过,中日两个民族的仇恨是深入骨髓了,我之前不相信,但我现在相信了。我无法对那对教我日语的和蔼可亲的日本夫妇有什么的亲近之意,反倒在他们偶露愤慨之时,想起了鬼子狰狞。
又到九• 一八,我们永远无法忘却的九• 一八,连我们这些没有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人都不可以原谅日本的无赖,那些曾经从苦难中滚过来的人,又怎么可能原谅日本一次又一次的伤害他们的感情?
日本,听着,我们的祖辈不会忘记你们的狂舞的军刀,我们的父辈不会忘却你们沾满同胞鲜血的枪口,我们不会忘记你们顽横的铁蹄,我们的子孙不会忘记残忍的行径!
永远不会,世世代代不会!
九• 一八,勿忘国耻!
---- 机贱揾钱医,人贱没药医,口贱没得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