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满江红---美文佳作】>>苦难与升华

主题:苦难与升华
发信人: luge200(露戈*月老)
整理人: bazihu(2002-09-28 10:13:16), 站内信件
    初次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禁不住地流下泪。对他的那种亲爱,那种生命的解脱之外,我惊叹于那种散文风格与感情。很早就有一股冲动,我要写写关于他,我要把他介绍给大家。现在我参考很多关于他的评论和文章,写成这篇文章。所以难免有些观点和段句是搬过来的。  

                      苦难与升华 

                             ———夜读史铁生 

                       (一)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72年双腿瘫痪,1982年又患上严重的肾病,后来手术后医生只给他留下一个受损的左肾。由于体力的原因,只能呆在家里一门心思地写作。1983年他创作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得年度“青年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4年,他的作品《奶奶的星星》又获得该年度“作家文学奖”和“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其中《我与地坛》发表出来更震动整个文坛,就这样他凭着惊从的毅志力活下来。 
                       (二) 
    史铁生在活蹦乱跳生机逢勃的20岁上遭遇截瘫,经历过求死不得的练狱之后动笔写作。叶廷芳教授认为中国作像史铁生这样意志顽强的人很少见,这不仅因为他下肢残疾,而且更因为他的文学一直关注的问题,生的意义。 
    史铁生写了许许多多出色并很有深度,他写了社会方方面面的问题,直逼人生,直逼人的灵魂。对生命的解读,对宗教精神的阐释,对文学和自然的感悟。构成了真正的一个人的人生。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到“只是因为我活着,我才不得不写作”。写作对于史铁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是他的生命,即使史铁生现在的病越来越严重,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写作。 
                       (三) 
    有位哲人说:“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痛苦联结着生活和生命,它是一个看不见底的深渊。痛苦无论多或少,大家都一样经历它。痛苦是一本书,研究它,体味它,咀嚼它,会有诸多独特的感觉。痛苦是深沉的土地,它孕育着生命,感染着灵魂。 
    设想没有苦难的生活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这种生活的意义何在。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生是幸福的人生吗?是幸运还是不幸?史铁生一个经历过大苦大难的人所体现获得的人生价值,或许是一种答案。 
    史铁生所受的苦比任何人都要多,因为他20岁双腿截瘫,对于这个狂妄的年龄接受这个现实,比任何人都难以接受,并且一直被病魔藏缠。他双腿不能走动,也不能出去工作,没有生活来源,他只好不断写作靠稿费养活自己。残疾不仅使他在生活上有困难。在爱情上也有困难。因为对残疾人爱情权利的歧视,却常常被默认,甚至被视为正当。这一心灵压迫,或许是一种象征,一种警告,被苦痛和投奔爱情的不熄梦想,时时处处解释着上帝的寓言。也许,上帝正是要以残疾的人来强调人的残疾,强调人的迷途残疾与爱情,这两种消息,在中铁生的命里特别地得到强调。他是多么渴望爱情,可惜上帝也偏捉弄他。 
    史铁生失去母亲也是对他的一个很大的痛苦。因为在他一命里他的母亲影响很大。对于母亲的死,他时常感到内疚。史铁生在《我与地坛》里写到他们母亲是一位活得痛苦的母亲。每次摇动轮椅动身前,他的母亲便无言地帮他上轮椅,母亲看着他摇车拐出小院;有一次他想起一件事又返身回来时母亲仍站在原地,还是送我走时的姿势,望着我拐出小院去的那处墙角,对我的回来竟一时没有反应。待她再次送我出门时候,她说:“出服从 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许多年以后,我才渐渐听出,母亲这话实际上是自我安慰,是暗自的祷告,是给我的提示,是恳求与嘱咐。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兼着痛苦与惊恐与一个母亲最低限度的祈求。………………一心心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他的母亲死的时候才49岁,在《秋天的怀念》写道: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他的母亲害怕不时自己的死去而是没有人照顾他两史妹。所以在母亲死去久久不能平静,想念母亲,觉得悔疚生前没有好好体谅母亲对儿子付出的爱。“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母亲对他的教导,对他以后的人生,对他的写作也是非常大的。在他的一篇题为《合欢树》:“我坐在小公园(指地坛)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晴,想,上帝为什么早早召母亲回去?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声,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似乎得了一点安慰,睁开眼晴,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史铁生承受着残疾、疾病、爱情、又失去母亲的种种苦难。他一个能活到今天却真不容易! 
    我们读史铁生那些苍凉的文字,那些文字来自他的心灵深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人是写不出那样凝重悲壮的文字来的,在茫茫的底色下而汨汨流出的热流。“我摇着车向园子里慢慢走,这园子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谁又能把世界想个明白?” 
    慈善的佛陀说:“生是痛苦。哀老、疾病和死亡也是痛苦。”生活真像一张网,痛苦是网上的绳结。经历一次次痛苦,这张网才会负重。痛苦也是磨练人生,走过苦难的史铁生,是我们无比敬爱的作家。 
                     (四) 
    当他开始残疾的时候,他想到死,曾多次想到自杀。后来他在北京的地坛里整天呆着在傻想,想到关于生死的问题,后来终于想通了。《我与地坛》“一个人,出生了,这不再是一个辨论的问题,而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死是一件不必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史铁生想信上帝,认为这是他的宿命,是上帝的安排,只好从命。史铁生经常谈到上这、神灵、命运,这三个是一个不可知的绝对力量,他经常地抓住上帝入题。在他20岁时遭到残疾,他需要冥思,他需要解脱,拟上帝成了他的答案。基督教徒有言:“无奈求神”。蒙受上帝冥思的人们偏偏精神上更离不开上帝。掩卷回味,史铁生几乎无时不在思索,而思索的内容就是上帝是神灵是命运。因而他就是关于死亡,关于地狱,关于各方面的问题。罪让史铁生受了,而们却可以借他这个受难者领略人类特殊的精神历程。这个罪没有白受,他这一切人生,也许恰恰是比我们这些好胳膊好腿的人更得着上帝重用的明证。 
    史铁生没有抱怨,他知道感恩,知道在生命下诸多奥义。史铁生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把自己,把世界想了个明白。地坛是他从青年到中年,度过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时段。地坛在他眼中是公园,在史铁生眼中则是精神的圣殿。他在地坛冥想,参禅。没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我不痛苦,谁痛苦?”的悲壮和狂妄。他没有把自己精打扮成思想的斗士和精神的武心,一个凡人,有着太普通的悲欢,名气得他灵魂的喘息,被伤痛者粗重的喘息伴奏着的、充满悲悯的祈祷声。史铁生在自己的思考里获得了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只要地坛的石门不倒,他的大道就是永远铺满太阳的光辉! 
    史铁生:由谁去充任那些苦难的角色?又有诠去体现这世间的幸福,骄傲和快乐?只好听凭偶然,是没有道理好讲的。…………我常以为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泯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把困苦看成是命运的赠礼。把欢喜看成是意义的缺失的绝境中,生命获得了审美的升华与超越。诗人舒婷年轻时桌子上压着一张纸条:“”痛苦,并上升对别人的关怀。”在史铁生的文字中到处充满了对爱与美的人,由于对苦难刻骨铭心的体验,知道生存的艰难。因而会有一种爱的情怀,那就是对他者生命的同情、肯定、尊重和心灵的共享。 
    史铁生是一个强者,对苦难的抗争,对生命的热爱,对他人的关怀,生命得到升华与超越! 



----
http://www.cj888.com/photo/65/animal/insect/butterfly/22.gif
    http://www.sucaiw.com/use/c0015/thumbnails/pic047.jpghttp://chhsht.myrice.com/gif/gif2/020/gif020.gif自我的天堂     http://chhsht.myrice.com/gif/gif2/020/gif020.gif     网络红娘 http://chhsht.myrice.com/gif/gif2/020/gif020.gifhttp://www.sucaiw.com/use/c0015/thumbnails/pic047.jpg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