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zzssm(珍视明)
整理人: qiangben(2002-09-27 15:44:03), 站内信件
|
有句话常为人们津津乐道,讲完之后不免粘粘自喜,这句话说:“现在中国人用一代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工业化几代人走过的路程”,这句话,不知是舶来品还是国产货,我听了只觉得讽刺意味大于赞赏。印第安人、澳洲土署和新西兰毛利人就比我们赢得更多的路程,他们从石器、铜器时代一下只跃到现代化中来了,西方人从石器时代到工业化时代,要几代人来走这段路?几百代也好几千代也好,印、澳、新土署人就是了不起了,不比犹可,一比令人汗颜,要增加这种自豪感,还须向土署们看齐,我们同南韩等亚洲国来比也不行,人家走到现代化中去了,而我们离现代化远着呢。
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能够将西方的文明拿回来是好事情,有了从落后或极落后的状态跳跃到先进的好机会,但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文明的一方,不会有父亲称赞稚儿长大学到本领那种情感的,已不如人,不得不去学、去拿、去买,实在是老着脸皮的,荣耀又从何而来?
我不是故意要扫他们的兴,不时往网上掷苦瓜,只因觉得不少网民需要清热解毒,而我又别无它物,正好种了些苦瓜,味道苦后甘来,故献上来,简直农夫一个,与桌上珍视明滴露眼药名不符也。由于身居夜郎国,看见发烧盲目自大的,总要那么动动手,以期清醒清醒,睁大眼看看,开放改革取得那一点儿成绩,政治改革没跟上,现在差不多走到死胡同尽头了,形势是严峻不容乐观的。
刚才说到西方人走到的工业化,它们国内应当不会有十三份之九的农业人口吧,我们九亿农民的家庭耕作格仔田的经济,就算人数打个大折扣,也不可以称为工业化的,两者没有可比性。再说我们那个工业化,结构是畸形的,进口二、三流的生产线、配件回来装配生产产品,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流。就如政府最呵护行业之一汽车业,那些大厂一汽、上海、东风、北吉、天汽、广州本田……统统为德国、美国、法国和日本等国家用装配生产,至今都不能走自己发展的道路,今年进口配额为60亿美元,大半用来进口散件,为赚取那一点加工费,被人家牵着鼻子走。制造业中的家电尤为突出,尽管产品琳琅满目,鲜有自己开发的技术,全都依赖进口生产线来制造,就整个制造业而言,高劳动力投入而低增值产出是其特点,工业化国家以科技垄断的优势,赚取丰厚的利润,如此下去,他们当然只会永远地领先。
被工业化国家先还不是最大的问题,可怕的是自己不能吸收消化引进的技术,不会制造这些生产线,即制造生产机器的机器,不能建立应有的工业化基础。比如进口德国一条精度高的薄膜生产线具有九十年代的技术水平,能生产九十年代的薄产品,我们往往宣布具有某某项达到九十年代的水平,其实制造这种机器的技术很可能还在七十年代水平。进口的生产线会坏,易损件要补充,用残或太落后都可再买新二、三流的设备,这是跟工业化国家关系正常化时的情况,如果一旦发生战争或其变故,关系断了,我们将倒退回原有的基础,经济崩溃难以避免。
用图形来表示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我国的图形是瘦尖的电视塔形,西方工业化国家的是金字塔形,有雄厚的基础,这种差异是体制造成的。我见有的宣传资料能指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既是一个国家现有科技水平的标志,也为其长远发展储备基础,提供后劲”,但是却无法扭转这个局面。我们几十年来较重视的是发展高、精、尖技术,偏重于宣传、装门面,形成关心学术价值多,应用价值少,试问这么多先进工业化国家,那些不搞什么粒子加速器、什么正负电子对撞机,他们就成不了工业化的富强国家?富足有余力时再搞岂不更好?我们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当进口科技和设备的路子断绝时,就是“电视塔”倒塌时。
政治改革的滞后带来知识经济的落后,本国的科研成果难以转化为生产力,进口的科技难以吸收,无可奈何的体制创新在空喊口号,却没有谁去紧张,而要战争的叫嚷则不绝于耳,这就是白痴们的强国之道。知否民用工业如此,军工业就好不到那里去,精良的武器来自精湛的高科技工业。
有段报纸玩弄文字的报道,至今还有人在嚼得津津有味:“日本人从出生到老死,一世人都离不开现在中国的产品”,似乎中国断绝了向日本出口货品,小日本就要死光了,原来是幼儿用品和敛葬品都有出口日本的,我们能比东南亚诸国更微利,而多占了市场,并无多大的便宜,却变成我们主宰了日本。我们关门自力更生时,日本难道艰难得寸步难行?能买便宜一点的商品的,人人都愿意去做,不等于买贵了些,经济就要垮台,自慰玩出幻觉来了,幻想战胜法是死路。还有,世界经济不景,无经济增长不要紧,人家用高科技在更新设备,去迎接下轮经济复苏了,我们却在做什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