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huzhanli()
整理人: yvonneh(2000-07-16 16:30:31), 站内信件
|
文明需要互相关照
一九九九年十月二十日 晴 埃及开罗 下榻Les 3 Pyramides旅馆
最容易引发乡思的有两种情景,一是面对明月,二是面对大海。这些天,我曾多 次在月夜站在红海和苏伊士湾西岸回想,中国人最早在什么时候把目光投向这里 ?
首先想到的是一千九百年前的那位叫甘英的汉朝使者。当时专管西域事务的班超 有一块长年的心病,觉得中国历来只与安息(今伊朗)做生意,而安息实际上只 是一个中国转手环节。西部应该还有很大的天地,我们为何不直接与他们做生意 呢?于是派出甘英向西旅行,看看那里究竟是怎么回事。甘英此行历尽艰辛,直 到波斯湾而返回。但他一路上处处打听,知道波斯湾向西再过一些国家之后还会 遇到一个海,这就是我现在面前的红海,甘英听说,到了这个地方,一个真正的 大帝国就在眼前了,甘英处于多种理由把这个大帝国称为“大秦”,其实就是罗 马帝国。当时,红海边的埃及也已被罗马所占领,甘英所知道的红海边的罗马, 大半就是埃及。
于是,从《后汉书》开始,中国人已朦胧地把这儿作为西眺的终点。
甘英回来之后,罗马皇帝倒是正儿八经地派使者来与中国联络过,但中国人西行 都很少,只知道唐代有一个叫杜环的军人被西域的军队俘虏后曾不断向西流浪, 直到从地中海进入北非。但这也只是从他杜撰的一些地名中猜测,是否真的到了 非洲,完全没有把握。
一个是道听途说,一个是依稀可能,再往后,除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可能绕 道,郑和下西洋这样罕见的官方行为曾经抵达,中华文化在古代基本上没有与非 洲有过实质性的沟通。据说宇航员从太空看地球特别清楚的图像是中国的万里长 城和埃及的金字塔,我曾为此默想为何古代遗迹在远处会超过现代巨构,又叹息 数千年间它们共撑天下却全然不知对方的存在。
这也怪不得谁,大凡早熟的文明必然自成气侯,自成气侯又极易固步自封,历来 热衷开拓、图谋外洋、频繁革新的,大多不是文明古国。即使是与异邦联络特列 健康的我国唐代,贤相魏征还提出过“方五千里,务安诸夏”,“不以四夷劳中 国”的聪明而保守的政治主张。“五千里”实在是小了一点,对“四夷”,实在 是太鄙视了一点。
由此想起梁启超先生在八十余年前的一个观点,他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三个大段 落,一是“中国之中国”,即从与古埃及文明同时的黄帝时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 ,完成了中国的自我确认;二是“亚洲之中国”,从秦到乾隆末年,即十八世纪 结束,中国与外部的征战和沟通基本上局限于亚洲,中国领悟了亚洲范围的自己 ;三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可称“世界之中国”,由被动受辱为起点,渐渐得 到了世界,以及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我很喜欢梁启超先生的这种划分。
这就是说,十九世纪之前,中国与亚洲之外的国家基本无关,而十九世纪后不得 不碰撞,首先也是欧洲的一些较年轻的国家,与希腊没有什么牵涉,更不待说埃 及。
文明与文明之间的事情,常常显得不紧迫,但不紧迫不等于不重要。埃及文明与 中华文明之间的互相关照太晚了,也太少了。
追踪古文明,千年巡拜---余秋雨日记!
作者:余秋雨
请点此将本文推荐给你的好友!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0.74.125.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