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余秋雨>>西湖梦>>余秋雨--西湖梦--1

主题:余秋雨--西湖梦--1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2:05), 站内信件

                        西 湖 梦

                               1

    西湖的文章实在做得太多了,做的人中又多历代高手,再做下去连自己也觉得
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
许是这汪湖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不开它。

    初识西湖,在一把劣质的摺扇上。那是一位到过杭州的长辈带到乡间来的。折
扇上印着一幅西湖游览图,与现今常见的游览图不同,那上面清楚地画着各种景致
,就像一个立体模型。图中一一标明各种景致的幽雅名称,凌驾画幅的总标题是“
人间天堂”。乡间儿童很少有图画可看,于是日日逼视,竟烂熟于心。年长之后真
到了西湖,如游故地,熟门熟路地踏访着一个陈旧的梦境。

    明代正德年间一位日本使臣游西湖后写过这样一首诗:
         昔年曾见此湖图,
         不信人间有此湖。
         今日打从湖上过,
         画工还欠费工夫。

    可见对许多游客来说,西湖即便是初游,也有旧梦重温的味道。这简直成了中
国文化中的一个常用意象,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湖。

    奇怪的是,这个湖游得再多,也不能在心中真切起来。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
生了一种疏离,无法与它进行家常性的交往。正如家常饮食不宜于排场,可让儿童
偎依的奶妈不宜于盛妆,西湖排场太大,妆饰太精,难以叫人长久安驻。大凡风景
绝佳处都不宜安家,人与美的关系,竟是如此之蹊跷。

    西湖给人以疏离感,还有别一原因。它成名过早,遗迹过密,名位过重,山水
亭舍与历史的牵连过多,结果,成了一个象征性物象非常稠厚的所在。游览可以,
贴近去却未免吃力。为了摆脱这种感受,有一年夏天,我跳到湖水中游泳,独个儿
游了长长一程,算是与它有了触肤之亲。湖水并不凉快,湖底也不深,却软绒绒地
不能蹬脚,提醒人们这里有千年的淤积。上岸后一想,我是从宋代的一处胜迹下水
,游到一位清人的遗宅终止的,于是,刚刚弄过的水波就立即被历史所抽象,几乎
有点不真实了。

    它贮积了太多的朝代,于是变得没有朝代。它汇聚了太多的方位,于是也就失
去了方位。它走向抽象,走向虚幻,像一个收罗备至的博览会,盛大到了缥缈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