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GB()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8), 站内信件
 | 
 
 
 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 王小波 
    据野史记载,中亚古国花剌子模有一种古怪的风俗,凡是给君王带来好消息的信~}  使,就会得到提升,给君王带来坏消息的人则会被送去喂老虎。于是将帅出征在外,~}  凡麾下将士有功,就派他们给君王送好消息,以使他们得到提升;有罪,则派去送坏~}  消息,顺便给国王的老虎送去食物。花剌子模是否真有这种风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这个故事所具有的说明意义,对它可以举一反三。敏锐的读者马上就能发现,花剌子~}  模的君王有一种近似天真的品行,以为奖励带来好消息的人,就能鼓励好消息的到来~}  ,处死带来坏消息的人,就能根绝坏消息。另外,假设我们生活在花剌子模,是一名~}  敬业的信使,倘若有一天到了老虎笼子里,就可以反省到自己的不幸是因为传输了坏~}  消息。最后,你会想到,我讲出这样一个古怪故事,必定别有用心。对于最后一点必~}  须首先承认。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者的形象和花剌子模信使有相象之处,但这不是说他有被吃~}  掉的危险。首先,他针对研究对象,得出有关的结论,这时还不像信使;然后,把所~}  得的结论报告给公众,包括当权者;这时他就像个信使。中国的近现代学者里,做“~}  好消息信使”的人很多,尤其是人文学者。比方说,现在大家发现了中华文化是最好~}  的文化,世界的前途倚赖东方文明。不过也有“坏消息信使”,此人叫作马寅初。五~}  十年代初,马寅初提出了新人口论。当时以为,只要把马老臭批一顿,就可以根绝中~}  国的人口问题,后来才发现,问题不是这么简单。 
    假如学者能知道自己报告的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这问题也就简单了。这方面有~}  一个例子是我亲身所历。我和李银河从一九八九年开始一项社会学研究,首次发现了~}  中国存在着广泛的同性恋人群,并且有同性恋文化。当时以为这个发现很有意义,就~}  把它报道出来,结果不但自己倒了霉,还带累得一家社会学专业刊物受到本市有关部~}  门的警告。这还不算,还惊动了该刊的一位顾问,连夜表示要不当顾问。此时我们才~}  体会到这个发现是不受欢迎的,读者可以体会到我们此时是多么的惭愧和内疚。假设~}  禁止我们出书,封闭有关社会学杂志,就可以使中国不再出现同性恋问题,这些措施~}  就有道理。但同性恋倾向是遗传的,封刊物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些措施一点道理都~}  没有。值得庆幸的是,北京动物园的老虎当时不缺肉吃。由此得出花剌子模信使问题~}  的第一个结论是:对于学者来说,研究的结论会不会累及自身,是个带有根本性的问~}  题。这主要取决于在学者周围有没有花剌子模君王类的人。 
    假设对花剌子模君王讲道理,就可以说,首先有了不幸的事实,然后才有不幸的~}  消息,信使是信息的中介,尤其的无辜。假如要反对不幸,应该直接反对不幸的事实~}  ,此后才能减少不幸的信息。但是这个道理有一定的复杂性,不是君王所能理解。再~}  说,假如能和他讲理,他就不是君王。君王总是对的,臣民总是不对。君王的品性不~}  可更改,臣民就得适应这种现实。假如花剌子模的信使里有些狡猾之徒,递送坏消息~}  时就会隐瞒不报,甚至滥加篡改。鲁迅先生有篇杂文,谈到聪明人和傻子的不同遭遇~}  ,讨论的就是此类现象。据我所知,学者没有狡猾到这种程度,他们只是仔细提防着~}  自己,不要得出不受欢迎的结论来。由于日夜提防,就进入了一种模模糊糊的心态,~}  乃是深度压抑所致。与此同时,人人都渴望得到欢迎的结论,因此连做人都不够自然~}  。现在人们所说的人文科学的危机,我以为主要起因于此。还有一个原因在经济方面~}  --挣钱太少。假定可以痛快淋漓的做学问,再挣很多的钱,那就什么危机都没有了~}  。 
    我个人认为,获得受欢迎的信息有三种方法:其一,从真实中索取、筛选;其二~}  ,对现有的信息加以改造;其三,凭空捏造。第一种最困难,第三种最为便利。在这~}  方面,学者有巨大的不利之处,那就是凭空捏造不如奸佞之徒。假定有君王专心要听~}  好消息,与其养学者,不如养一帮无耻小人。在中国历史上,儒士的死敌就是宦官。~}  假如学者下海去改造、捏造信息,对于学术来说,是一种自杀之道。因此学者往往在~}  求真实和受欢迎之中,苦苦求索一条两全之路,文史学者尤其如此。我上大学时,老~}  师教诲我们说,搞现代史要牢记两个原则,一是治史的原则,二是党性的原则。这就~}  是说,让历史事实按党性的原则来发生。凭良心说,这节课我没听懂。在文史方面,~}  我搞不清的东西很多。不过我也能体会到学者的苦心。 
    在中国历史上,每一位学者都力求证明自己的学说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  。孟子当年鼓吹自己的学说,提出了“仁者无敌”之说,有了军事效益,和林彪的“~}  精神原子弹”之说有异曲同工之妙。学术必须有效益,这就构成了另一种花剌子模。~}  学术可以有实在的效益,不过来得极慢,起码没有嘴头上编出来的效益快;何况对于~}  君王来说,“效益”就是一些消息而已。最好的效益就是马上能听见的好消息。因为~}  这个原因,学者们承受着一种压力,要和骗子竞赛语惊四座。看着别人的脸色做学问~}  ,你要什么,我做什么。必须说明的是,学者并没有完全变狡猾,这一点我还有把握~}  。 
    假如把世界上所有的学者对本学科用途的说明做一比较,就可以发现大致可分为~}  两种,一种说,科学可以解决问题,但就如中药铺里的药材可以给人治病一样,首先~}  要知识完备,然后才能按方抓药,治人的病。照这种观点,我们现在所治之学,只是~}  完备药店的药材,对它能治什么病不做保证。另一种说道,本人所治之学对于现在人~}  类所有遇到的问题马上就有答案,这就如买大力丸的,这种丸药百病通治,吃下去有~}  病治病,无病强身。中国的学者素来有卖大力丸的传统,喜欢做妙语以动天听。这就~}  造成了一种气氛,除了大力丸式的学问,旁的都不是学问。在这种压力之下,我们有~}  时也想做几句惊人之语,但痛感缺少想象力。 
    我记得冯友兰先生曾提出要修改自己的《中国哲学史》以便迎合时尚,这是狡猾~}  的例子——罗素曾写了一本《西方哲学史》,从未提出别人做修改,所以冯先生比罗~}  素狡猾——但再滑也滑不过佞人。从学问的角度来看,冯先生已做了最大的牺牲,但~}  也没有被人看在眼里。佞人不做学问,你要什么我编什么,比之学人利索了很多——~}  不是说天壤之别,起码也有五十步与百步之分。二三十年前,一场红海洋把文史哲经~}  通通淹没。要和林彪比滑头,大家都比不过,人文学科的危机实际上在那时就已发生~}  了。 
    罗素修西方哲学史,指出很多伟大的学者都有狡猾的一面(比如说,莱布尼兹)~}  ,我仔细回味了一下,也发现一些事例,比如牛顿提出了三大定理之后,为什么要说~}  上帝是万物的第一推动力?显然也是朝上帝买个好。万一他真的存在,死后见了面也~}  好说话。按这种标准,我国的圣贤滑头的事例更多,处处在拍君王马屁,仔细搜集可~}  写本《中国狡猾史》。中国古代的统治者都带点花剌子模气质。我国的文化传统里有~}  “文死谏”之说,这就是说,中国常常就是花剌子模,这种传统就是号召大家作敬业~}  的信使,拿着屁股和脑壳往君王的板子刀子上撞。很显然,只要不是悲观厌世,谁也~}  不喜欢牺牲自己的脑袋和屁股。所以这种号召也是出于滑头之口,变着法说君王有理~}  ,这样号召只会起反作用。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只从诚实的一面理解是~}  不够的,还要从狡猾的一面来理解。扯到这里,就该得出第二个结论:花剌子模信使~}  早晚要变得滑头起来,这是因为人对自己的处境有适应能力。以我和李银河为例,现~}  在就再不搞同性恋问题了。 
    实际上不但是学者,所有的文化人都是信使,因为他们产出的信息,而且都不承~}  认这些信息是随口编造的,以此和佞人有所区别。大家都说这些信息另有所本,有人~}  说是学术,有人说是艺术,还有人说自己传播的是新闻。总之,面对公众和领导时,~}  大家都是信使,而且都要耍点滑头:拣好听的说或许不至于,起码都在提防着自己不~}  要讲出难听的来——假如混得不好,就该检讨一下自己的嘴是不是不够甜。有关信使~}  ,我们就讲这么多。至于君王,我以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粗暴型,听到不顺耳的~}  消息就拿信使喂老虎;另一种是温柔型,到处做信使们的思想工作,使之自觉自愿地~}  只报来受欢迎的消息。这样他所管理的文化园地里,就全是使人喜闻乐见的东西了。~}  这后一种君王至今是我们怀念的对象,凭良心说,我觉得这种怀念有点肉麻,不过我~}  也承认,忍受思想工作,即使是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也比喂老虎好过得多。 
    在得出第三个结论之前,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有句老话叫做“久居鲍鱼之肆不~}  闻其臭”,这就是说,人不知自己是不是身在花剌子模,因此搞不清自己是不是有点~}  滑头,更搞不清自己以为是学术、艺术的那些东西到底是真是假。不过,我知道假如~}  一个人发现自己进了老虎笼子,那么就可以断言,他是个真正的信使。这就是第三个~}  结论。余生也晚,赶不上用这句话去安慰马寅初先生,也赶不上去安慰火刑架上的布~}  鲁诺,不过这句话留着总有它的用处。 
    现在我要得出最后一个结论,那就是说,假如没有真的学术和艺术存在的话,在~}  人变得滑头时它会离人世远去,等到过了那一阵子,人们又可以把它召唤回来——此~}  种事件叫做“文艺复兴”。我们现在就有召唤的冲动,但我很想打听一下召唤什么。~}  如果是召唤古希腊,我就赞成,如果是召唤花剌子模,我就反对。我相信马寅初这样~}  的人喜欢古希腊,假如他是个希腊公民,就会在城邦里走动,到处告诉大家:现在人~}  口太多,希望朋友们节制一下。要是滑头分子,就喜欢花剌子模,在那里他营造出了~}  好消息,更容易找到买主。恕我说得难听,现在的知识分子在诚恳方面没有几个能和~}  马老相比。所以他们召唤的东西是什么,我连打听都不敢打听。 
  □ 原载《读书》1995年3月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max2-136.guang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