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学库藏>>现当代名家文丛>>苏 童>>一个朋友在路上>>一个朋友在路上--1

主题:一个朋友在路上--1
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jessie(1999-09-02 21:42:12), 站内信件
                          一个朋友在路上

                              ·苏童·

  新年前夕我又收到了力钧寄来的贺年片。贺年片寄自陕北一个偏僻的小县,上面绘着早
已过时的动物和花卉图案,边角已经在邮路上磨损得又皱又破,而且沾有些许莫名的灰黄色
的污渍。这样的贺年片每年都从力钧手上寄出,邮戳上的地址每年都在变化,北京、昆明、
海口、伊犁、哈尔滨,现在却是一个从未听说的旅行者足迹罕至的安塞县,它说明我的好朋
友力钧还在路上,在路上,这是力钧在数年前为自己订立的生活方式。

  我注意到贺年片上那句格言的风格较去年发生了些许变化。变向!只有简短响亮的一个
词组,令人沉思却又不得其中之味。我联想到去年力钧赠我的格言——人类思考,上帝发笑
——当时也使我感受到一种非凡的哲理的光辉。后来我曾把这句格言写在贺年片上转奇给别
的同窗好友,再后来我就发现那句话原来出自一个声名鹊起的东欧流亡作家之口,那人叫昆
德拉。

  我查了桌上的汉语词典,词典里居然没有变向这个词条。

  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无意的遗漏,还是出于编撰者的孤陋寡闻。

  我也不知道力钧赠我这个词组(似乎是物理学名词?)包含着什么劝诫意义。但我知道
作为力钧的朋友,必将受到他这种特殊的友情的滋润。

  变向是什么?管它是什么呢,用另外一些朋友的话来说,对于力钧你不必那么认真,就
像你不必去探究他跑到陕北的安塞县去干什么一样。

  中国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力钧的朋友,我只是其中的一个。回忆起与力钧最初的交往,
至今令我感慨。那时候我们在北方的一所大学同窗共读,但平素很少看见他的人影,只是经
常在哲学或政治经济学课堂上看见他突然举手站起来,向授课的教师提出一些深刻的质疑。
他的声音带有明显的江浙口音,尖细而充满激情,每逢这时前排的女孩们都回过头来,用充
满柔情的目光崇拜地望着他。力钧的头发是乱而蓬松的,力钧不苟言笑的仪态和锐利善辩的
谈锋使人联想到康德、萨特这样的名人的青年时代。

  力钧经常买书,也因此经常向别人借钱,借了钱往往无力偿还。所以力钧在大学里的形
象是毁誉参半的,那些索债不得的人骂他是个骗子,而没有这种际遇的人仍然崇拜着力钧,
终于有一次我也被力钧借去了二十元钱,他说书店里只有一本《存在与虚无》了,迟一步就
会被别人买走了,于是我就觉得没有理由拒绝。但那些有前车之鉴的人的警告果然被印证,
我手头极为拮据,却无法向力钧索取那二十元钱。更加令我气愤的是,有一次我发现力钧居
然在校外的一家小餐馆独斟独饮。

  那天我愤愤地坐在力钧对面,看着他微闭双目呷饮二锅头白酒。那本《存在与虚无》就
放在酒瓶和油炸花生之间,我伸手去抢书的时候听见力钧发出一声鄙夷的冷笑。

  你想拿就拿去吧。他说,不过你读不懂它,世俗之人无法领略其中的真谛,你会一无所
获的。

  可是你得把钱还给我。我放还了书,恼恨自己在力钧面前为什么总是显得虚弱而委琐。

  不要跟我谈钱,这个字最让我厌恶。力钧皱着眉头说,他把酒瓶推到我一侧,我请你喝
酒,他说,别去想钱的事,别去想围墙里的学校和校规,想喝酒的时候就尽情地去喝,这样
你的心里就会充实了。
--
        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去 / 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vaneyck.ummu.u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