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russlel()
整理人: logon(1999-09-02 21:41:53), 站内信件
|
当你竭力想逃避各种干扰以使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时候,无数干扰却会自动找上门来 ,让你不得安宁。
最可怕的是那些沾亲带故的人。他们并不忙,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找你的麻烦。你在这 里虚构别人的故事,他们在远方的山乡圪里虚构你的故事。据说我的“官”熬大了,为我设 立了好几道岗,栽绒地毯一直铺到机关大门口,吃饭对用的是金碗银勺象牙筷子,专车上刻 着“路遥专用”几个字。
这已经是伊丽莎白二世的待遇了。他们谁能相信我披一件棉依浑身酸疼龟缩在一个破房 子里,一天有时只凑合着吃一顿饭,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呢?
于是,他们纷纷找上门来,叫你安排工作,问你要钱,让你给某某人写信解决某某问题 。我越来越失耐心,有时真想对他们歇斯底里发作一通。
亲戚,这个词至今一提起来都让人不寒而粟。我曾在《平凡的世界》中借孙少平的口评 论道:“人和人之间的友受,并不在于是否是亲戚。是的,小时候,我们常常把亲戚这两个 字看得多很美好和重要。一旦长大成人,开始独立生活,我们便很快知道,亲戚关系常常是 庸俗;互相设法沾光,沾不上光就翻白眼;甚至你生活中最大的困难也常常是亲戚们造成的 ;生活同样会告诉你,亲戚往往不如朋友对你真诚。”也许这些情绪极端了一些。记得俄罗 斯伟大诗人普希金在《欧根·奥涅金》中对此也过类似的情绪。我想有人会反对这种看法, 但肯定会有人支持这种看法。姑且作为一个有争议的题目留给读者去评说。
另一种干扰出自周围的环境。说实话,文学圈子向来不是个好去处。这里无风也起浪。 你没成就没本事,别人瞧不起;你有能力有成绩,有人又瞧着不顺跟。你懒惰,别人鄙视; 你勤奋,又遭非议;走路快,说你趾高气扬;走路慢,说你老气横秋。你会不时听有人鼓励 出成果。可一旦真有了成果,你就别再想安宁。这里出作家,也出政客和二流子。一事无成 可能一生相安无事并可能种豆得瓜。在这样一种机关,最有趣的现象之一是:孩子们最忙, 晚睡早起,勤于功课;其次是太太们忙,早出晚归,忙于上班;最不忙的就是文人先生,可 以一杯清茶从早喝到晚。
如果有企图“成名成家”,不免会有暗潮涌动,让你大乱方寸。由于各人对生活的理解 大有差异,这些冲突就是自然现象。
虽然文学圈子并非全都如此,但了不是言过其实。这些地方虽然听不见枪炮之声,且有 许多“看不见的战线”。毫无疑问,我国的文学体制也需要深刻的改革。这当然是后话了。
在当时的状况中,我无力对所有的一切做出反应。为了完成作品,即使有屎盆子扣在你 头上,也当什么事也没有发生。我坚信生活将最终会对是非做出判断。
但最大的压力还是来自文学形势。我知道,我国文学正到了一个花样翻新的高潮时刻。 其变化之日新月异前所未有。
文学理论仍然“大于”文学创作。许多评论文章不断重复谈论某一个短篇或中篇,观点 大同小异。
很多人在愤愤不平地抨击瑞典皇家科学院那几位年迈的老人,为什么不理会中国当代文 学这些成就?
于是,找来这些作品中的一些代表作,抽空翻了翻。的确有些很不一般的表现。但无疑 和卡夫卡、乔伊斯、福克纳、海明威、西蒙、塞拉、伯尔、伦茨、幸格、伯乐赫斯、马尔克 斯、略萨等西方和拉美现代派大师比较,还有相当大距离,要谈不到超越。
可是,必须正视我国文学发展的这个现实。作为作家,绝不能狭隘地对待各种不同的文 学观点和创作,而要认真分析,认真思考。只有看清你所处的环境,才有可能看清你自己。 别人不是唯一的,你也不是唯一的。
问题又回到了写作前那个老地方——只能按自己的方式从事自己的工作。
当然,这种巨大的压力是相当严酷的。你感动你完全被抛在了一个无人知晓的黑暗的落 里,似乎不仅仅是用古典式的方法工作,而自己也已经变成了一件入土的文物。这间黑暗的 作坊就是象征。只差几张蜘蛛网了。
好在第一部全部完稿了。
暂时把桌面完全清扫干净,只留下二十本稿纸放在那里。
-- ※ 来源:.广州网易 BBS bbs.nease.net.[FROM: whack.engin.um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