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ooq(Q)
整理人: ybjing(2003-01-10 10:18:16), 站内信件
|
又搬家了。打包以后,我在堆满报纸的地板上坐下来,点上烟,看留在墙上的拼图。
前任房主留下来的。大大小小,各色各样,有十多张。每一副都用透明胶一道一道仔细地贴在墙上。内容什么都有,卡通、在沙滩上接吻的性感男女,甚至还有一副气势不凡的中国画里的下山虎。我记得刚搬进来的时候,墙上还留了纸条:“方便的话,能不能保留这些拼图?谢谢。”字体稚嫩滞拙,每一笔划都不由自主而又大可不必地拐上一个小弯,我见过的大部分公司前台都这样写字。
除此之外,关于留下这些拼图的人,何以能将大块大块的无聊时光如此认真地拼贴在墙上?对本人格外有什么样的乐趣?完全无从推想。就自己正常的生活需要而言,墙壁不过是墙壁,并没有一定要挂上去的东西,拼图于是就留了下来。
也有半夜醒来的时候,看够天花板,就看拼图,看得久了,同看空空如也的墙壁没有什么两样。
仅仅对于拼图,能说点什么呢?
在霍金的《时间简史》当中,拼图被用来说明关于“熵”的问题,例如:在不断增加的无序度之中,出现有序事物的可能。我们摇动装满图片的盒子,绝大多数的图块都是无序的,什么也不是,但是可能有对应的两片,或者三片凑巧落在一起,形成一小幅成形的画面。所谓希望、际遇,从前和未来,甚至所谓真相,或者就是这么回事。
有人就着手上的图形努力拼凑,也有人指望能够重新摇动盒子,倘若现实确实如拼图一样,用心寻找,仔细应对,就能拼出一个未来,耶稣将再次复活,领着大家一起用粤语演唱:“爱拼才会赢……”,老康家的浮士德也能两手向天,感叹到:“停一停吧,你真美丽!”。倘若如此,生活该有多美好。
最后说一下出口的问题。
在《1973年的弹子球》(春上村树)之中,与双胞胎同居的主人公将配电盘仍进湖中,他引用康德的话作为葬辞:
“哲学的义务,在于消除因可能性而引起的幻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