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等待整理>>资 讯>>文坛动静

主题:文坛动静
发信人: knox()
整理人: yvonneh(2000-07-16 17:01:17), 站内信件

 
  王蒙王朔力捧高晓松 

  在现代出版社为高晓松举办的《写在墙上的脸》新书见面会上,“文坛二王”
王蒙、王朔都“以亲人的口吻”对高晓松小说有不错的评价。 

  王蒙先说“王朔的小说读起来真流畅,念起来上口,把北京话写活了”―――
王朔脸上似笑非笑,继而赞许高晓松的小说“读起来不错,年轻人多这样写挺好
”。然后又问高晓松的小说名字怎么想起叫作“写在墙上的脸?是什么意思”?
高晓松语无伦次地解释说,是因为曾经认识一个人总在墙上画一张脸,后有人给
它起了个名字叫“模样”,于是他就觉得那张脸有了灵魂和新的一层意思。王朔
说,觉得高晓松的书里,那个剧本还不错。高晓松什么都来来,音乐、歌词、小
说的钱一块挣了。高晓松谦逊地说,因为什么都是二流,搞三四个二流的事,也
抵得上一个一流了。 

  他们又说起个人对“字词”的禁忌。高晓松说,无论是写歌词还是写小说,他
很不喜欢用“爱情”两个字,引起一阵暴笑。王蒙说,他觉得“天麻麻亮”这个
词感觉很不舒服,像“鳞次栉比”,他也感觉像鱼鳞似的一团麻酥酥的东西。王
蒙说,有时候说不上什么道理,对有的词就是喜欢,有的词就是不喜欢。 

  整个会场热热闹闹,像大学里上大课。彼此言谈随随便便,没有一般研讨会惯
常的拘谨和理论化。这可能得益于高晓松的气质―――无论他的外形,还是说话
的表情、语速、内容,都像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而且还是那种经常逃课的、
既聪明又不听话的、活宝似的学生。 

  

  《当代》再接再厉公开评奖 

  本报曾报道大型文学刊物《当代》的“文学拉力赛”评奖三公开原则―――公
开评委名单、公开评选过程、公开评委评语。日前《当代》杂志再接再厉,在北
京韬奋三联图书中心举办今年第三期《当代》作品评奖,即文学拉力赛第三分站
评选。 

  参加者有女作家毕淑敏、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评论家雷达、媒体代表《北京
晚报》记者解玺璋及一名读者代表。现场有买书的读者遛遛达达,边听边议。雷
达、解玺璋及另一位读者的郑重一票,投给了此次《当代》头条文章―――作家
邓贤的报告文学《流浪金三角》。这是邓贤继《大国之魂》和《中国知青梦》之
后又一部纪实文学作品。它源于去年一群中国作家到泰国考察,导游的轻声嘀咕
“这儿离金三角很近”,邓贤一把抓住他:“带我去金三角。”金三角在缅甸、
老挝和泰国交界处,是世界最大的毒品生产地。这部纪实文学写的不仅是中国作
家独闯毒品金三角的神秘、惊险、刺激而冒险的旅程,更是一群炎黄子孙漂泊他
乡的惨痛历史。 

  毕淑敏投票给《当代》另一部中篇小说《大海沟》,她的理由是,它充溢着一
股浓郁的海味儿。曹文轩的选择与他们都不同,他投的是达斡尔族作家萨娜的《
幻觉的河流》。 

  

  公安部嘉奖公安刊物《啄木鸟》 

  大型公安文学刊物《啄木鸟》杂志近日获得公安部嘉奖。 

  《啄木鸟》是公安部主管的全国公安系统惟一的大型文学刊物。1984年创刊。
近20年来,她一直高举公安法制文学大旗,随警作战,为公安文化宣传、为社会
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由《啄木鸟》推出的一系列作品
如《天网》、《陈龙传》、《孤儿泪》、《尘缘》、《十面埋伏》、《背叛》等
获得社会广泛影响和赞誉。其中有的荣获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有的被评为“建国
50周年十大献礼长篇小说”。1999年,该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评为第二届全国百
种重点期刊。今年1月,它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发行量高达100多万份,在社会上
形成了一股“啄木鸟现象”。邓友梅等作家颇赞许它的文学求实精神。 

  

  12岁女孩的《黑眼睛》又黑又亮 

  一个12岁名叫毛昱的小女孩撰写的随笔《黑眼睛》近日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毛昱是深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她从小爱讲故事,记忆力很好,学习成绩也相
当不错。她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作品,对写作有极大的兴趣。从小学
二年级开始给报刊投稿,直至今日。 

  《黑眼睛》一书,收录了毛昱从二年级到六年级四年期间所写的150多篇文章
,其中不少篇已经在报刊上发表过。她的文笔清新流畅,朴实生动,读来妙趣横
生,又充满童趣。她对人生、对社会、对命运的理解和诠释,让人难以相信这是
12岁小女孩的心灵。 

  

  
 

--
knox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1.215.43]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