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erk(如空)
整理人: carolinejune(2002-09-02 20:30:08), 站内信件
|
如空:我的羊城故事(三)
大约11:30,我和无忌打的士来到蒋郎的大学校门前,这是我们约好的时间,也可以说是重要的一次见面,无论如何,蒋郎是我认识的第一个交往的网友,尽管他年轻我许多,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和友谊。我们打BP机告知我们已到,然后我和无忌随便聊着同时也在等待蒋郎的出现。在此期间有许多学生出入,当然进入校门的我们
不太关注,而每到有个年轻人走过来,我都会去判断他是否是蒋郎。
没过多久,一个穿一身休闲服戴个眼镜的同学疾步直奔我们而来,这就是蒋郎!?还没等我判断,他已来到我们面前。好在我和无忌的差别较大,他一下子就会认出哪个是无忌,哪个是如空。我的照片蒋郎是见过的,但以静态对立体还是现在在他眼前的好认一些。蒋郎在我的想象中学生气是一致的,白白的脸庞挂着未脱尽的稚气,眼镜后的眼睛充满了一种年轻而澎湃的朝气,相信这个颇有才气的蒋郎会有一个难以放下的理想。瞬间的见面造就了永远的不变的印象。与我想象中不太一致的是其比我想的要年轻一些,而且其广州男孩的特征非常明显,不过其不张扬的个性造就了其书生气质,或许这也是我们两个有一些共通之处的原因而成了我们交往的缘份吧!
刚刚下课的蒋郎还没有吃饭,共进午餐是我们见面的最佳方式。蒋郎说他昨晚喝多了,也是送一个朋友,不过我到没想到多喝酒,因为必竟我现在对酒也有一种惧怕心理,主要是这一个多月来在酒桌上的时间太多,因此到是想少喝一些助兴一些。网友之间的交流我想不应有什么高谈阔论,而且无忌刚参加工作不久,蒋郎还有一年才走出大学校门,与我这个社会上已混多时的不年轻的网络爱好者来说,除了文学还很难找到更多的话题。
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话题,不过只听了蒋郎在网上才看到的消息,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作家还不是很清楚,这个话题也就没有继续。到是我提出个<三重门>到是比较适合我们交谈,我对这个学生作者也是知之甚少,不过是在电视中看了一点访谈,看了书中的一些介绍。蒋郎对此部书及其作者都有着自已的看法,而且从他的看法中我看出其对事物的成熟的认识和看问题的尖锐性,无忌也比较赞同蒋郎的判断。蒋郎还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和打算,无忌也谈了他的一些思想,我做为一个听者觉得他们俩个人都是年轻人中的优秀分子,无忌外向一些,蒋郎却是内向的。
看起来蒋郎酒量也还可以,比起来无忌却不胜酒力,喝了不到两杯啤酒脸就红了,而蒋郎完成自已的一瓶也没有改变脸色,不过由于他还是个学生,我也就没有劝他再加一些酒,不过喝这些酒确实无法加大谈话的范围,因为这一点酒很难使我发挥酒后的谈兴,放在以后我想会有机会的。虽然没有谈过多的话题,时间也过的很快。我们步出了餐馆,天空中依然没有太阳,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舒畅的感受。走在送蒋郎返校的路上,我们三位都比较沉默,蒋郎下午有个聚会,也只有把见面时间压缩了。在路过一个报摊时,蒋郎来到报摊前买了一份新快报,他向我介绍这个报中有一个版面是有关武侠的。但遗憾这一期没有,但他的心意我非常领会,也非常感谢他,这也说明我们的交往在偶然中也有着必然的东西,那么即使我过了不惑之年,我的女儿与他们那一代成长起来,我想他们还会接纳我的心,不然我的思想与行为只能令我的女儿失望了。
与蒋郎的短短的见面把我俩从网络拉回到现实中来,我很理解他,因为他还是个道路未定的年轻人,在他的面前有许多条通往罗马的路,他的机会可能在网上形成,那我有什么理由去说服他不要“功利”(他记叙见面所用的词汇)呢。我认为他的选择是正确的,如果我年轻二十岁,我没有成为家庭的一家之主,没有一个可爱的女儿,那么我也许比他还要功利,因为毕竟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而这一次我们应该珍惜每一个机会与挑战。在我看来,功利主义是现实的必然,不过我反对那种为了功利而不惜一切去追求的行为。我听过田震的一个专访,她有一句话让我觉得非常深刻。她说:“你应该热爱音乐,而不是利用音乐”。我想当蒋郎热爱网络通过网络实现自已的文学理想时,那网络会给他一个圆满的“功利”体验,有什么理由把自已的热爱放弃呢?只要我们不是利用,那么我们应该毫不犹豫地去热爱!
2000年10月20日
我们见面的记述蒋郎也有,请到武侠小说版精华区--广武过去时中查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