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评论空间>>【沁园春---文学评论】>>【综合】>>红楼有梦

主题:红楼有梦
发信人: zzdyc(朱雀)
整理人: yerk(2003-03-24 22:37:49), 站内信件
    无论什么时候要我说我最爱的书,没得说的:除了红楼还是红楼。  
    《 红楼梦》的版本,应该分为两个系统。其一是八十回抄本系统,名为《石头记》,大都附脂砚斋评语。在曹老死前就有三种抄本:“脂砚斋甲戌本”(1754)、“已卯本”(1759)、“庚辰本”(1760),这些都是残本,不过我看的就是“庚辰本”,只缺了两回。以上抄本比较接近原稿。此外重要的脂本还有:甲辰本(1784)、已酉本(1789)和1912年有正书局石印的“戚蓼生序本”。其二是120回本系列,有程伟元排印的“程甲本”(1791)和“程乙本”(1792)。我们现常见的就是我看过的1955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主要根据“脂砚斋庚辰本”来的。另一种就的大多人看过的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它主要根据“程乙本”来的。  
    爱《红楼梦》就是因为它所描述的不是那才子佳人、风花雪月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宝、黛、钗之间的恋爱与婚姻悲剧。它没有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简单说来就是它不单单为言情小说,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具有代表性四大家族的兴衰,揭示封建后期社会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我敢大声的说:在我国及至世界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把爱情的悲剧写地象《红楼梦》一样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也没有一部作品能这样把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揭示得如此全面,深刻。  
    宝黛都是贵族叛逆者,他们是封建势力的被改造者,也是试图改变局势的创造者。在此,我想着重谈谈我最为喜爱的林黛玉。  
    没有来由的,在看完《红楼梦》后就爱上了黛玉这样的一个女子,大概是性格上的相似使然。她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却又能在父母早丧,被迫进入那龌龊势利的环境后始终保持孤高自许、目下无尘的个性,并用比刀子还厉害的语言来揭露不合理的现象。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她会和宝玉恋爱也只因为宝玉同她一般,是知己,也自然而然地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重要精神支柱。她的光芒四射因她的才、因她的傲、因她的叛逆、因她的纯、也因她的貌,而不可或缺的,就还因为有一个与她相对立的形象薛宝钗的存在,薛的熟谙世故、城府极深、善于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为达到做“宝二奶奶”的目的,她使出了种种手段,可悲的是她对宝玉的“痴”、“狂”深为不满,说他是无事忙、是富贵闲人,还劝他学应酬世务、讲仕途经济,整个一封建统治者的卫道夫。相比之下,黛玉便清澈得多,高尚更多了。  
    正因为喜爱黛玉,也就喜欢上了晴雯这个丫头。她其实是黛玉的一个剪影,也用她的一生来预示宝黛爱情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最喜欢她的心比天高,身为下贱。后人都说她这一形象闪耀着诗意的光辉!由这小小一角便可知红楼精深岂是三言两语能尽?  
    虽如此爱《红楼梦》却着实太阳如今那所谓的“红学”。在我看来,爱红楼是好事,又何必流于表面?当对一个东西的喜爱由单纯变为专程时,当初的喜爱往往就变味了,不纯了。“红学”也是一样,日久以来,研究的东西开始变得杂乱无章、风马牛不相及,更有甚者杜撰起别的故事,由喜爱《红楼梦》这样很脱俗的作品变成很俗气的去揣测作者的意图什么的,甚觉无聊。  
    我向来自恃高,不与“红学”为伍,爱我所爱。


----
给我留言吧
我喜欢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