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ubmerge(~^猪一样的男子)
整理人: bazihu(2002-08-29 23:09:51), 站内信件
|
电影《珍珠港》并没有单纯的描写这一个历史事件。没有象《虎虎虎》一样,成为国民教育的活动读本——把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交代得清清楚楚,然后强烈的标上政府观点,把敌对双方分别冠上“正义”和“邪恶”的标签作为区别。而是通过一对情如兄弟的个人遭遇,表现出战争狂澜中个人对历史的无能为力。说明好莱坞的历史学者们已经不再停留在幼稚的英雄史观泥潭中。作为事件的发起国:日本,不再象《虎虎虎》中,从天皇到士兵,全部是一些失去理智的战争贩子,在电影《珍珠港》中,山本五十六不再是一个冷血的少壮派代表,他的形象变成一个冷酷的思想者。甚至连袭击都不再是电影的全部。爱情成为了它最后的主题。无论在电影的开始或者结束,电影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电脑制作出来的几可乱真的空战画面和几可同现场媲美的珍珠港被袭击过程,剩下的恐怕就是电影中刻画出来的坚毅的日本神风战士形象了。在巨型航空母舰上,迎着朝日站在空旷的甲板上,眼神里充满了为帝国献身的激情——他们绝不是一群盲目的杀人狂,他们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并被严格挑选出来的精英!他们绝对不是我们过去想象中的那种只懂开枪的战争机器。他们给我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没有办法得到结论,但是,这实在是一种痛苦。)是:他们,都是一群严肃的殉道士。在我们看来是多么荒诞和恐怖的战争,在他们眼中,和他们所信仰着的信念相比,根本是一些不堪一哂、无关痛痒的小事情。
不少美国老兵强烈反对的就是这一样:电影对日本战士的刻画近乎完美。使人感觉轰炸珍珠港是一种史诗般的壮美。对于一种跨越半个世纪仍然无法磨灭的仇恨而言,这实在是无法理解的,或者,实在是很多中国人无法理解的。
其实,我们的费解何止是从今天才开始的?早在梁启超(?)赴欧美考察的时候,便对巴黎油画发出了相同的疑问:为什么他们这样着力美化他们的敌人?为什么他们这样着力去记录一种血腥的历史?
无论答案是什么,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所刻画下这一切,绝对不是为了忘却而做的纪念!他们这样真诚的记录着历史,恰恰代表着一种巨大的信心去面对未来。
战争,无论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同样的罪恶。对于任何丧失的生命来说,不论其生前处于何种立场。夺取他们生命的唯一凶手。就只有这个道德沦丧的世界。所以,一场战争的发生,根本就没有任何值得宣扬和骄傲的地方。不论是战胜还是战败。唯一值得的纪念,就只有它的结束。
---- 偶尔便来这里看看吧
>顺便也来这里看看吧
上社个人文集:深蓝的故事!
我申请评论空间斑竹,请支持一票,谢谢你。
林花谢了春红,
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
相留醉,
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明教刺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