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2338366lili(雪枫林)
整理人: xiao_lun_xun(2002-09-17 14:49:49), 站内信件
|
大学生心理问题探询(上)
本论文研究对象:高职类院校学生大学生心理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适时准确深刻的捕捉大学生的心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还有利于老师们的工作。这个问题含义非常的广泛,涉及的研究对象众多,学生群体又极有层次性,随时间地点的不同又趋于变化,要全面探讨,颇是不易。本文仅从高职类院校学生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进行一次浅显的探讨。
(一)学习,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前段时间,广州日报的记者调查曾发现,在所有高职类的大学生中,学习,竟成了大学生们最大的一块心病,篇幅虽小,短短几十行,却引起了人们的深思,一时间,家长困惑了,老师困惑了,教育界人士也开始怀疑地把鼻梁上的眼镜往上“推了一推”,感到不可思义,然而这一“推”,自然无法推掉困惑,不解还在继续。这是一种奇特的社会现象,据调查,在小学,初中,乃至紧张的高中,学习都只能算是困扰学生的一个方面,都不是头顶最重的一座大山,就算是,学习也不是引发心理问题的最主要的原因,为什么大学生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历史倒退吗?越大越不中用吗?这是一个值得同学认真思考的问题,为这个解决问题,笔者愿意以切身的体会和一点浅显而微薄的认识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A)学生个人历史原因。
这是客观原因,由于经过国家高考的分化和筛选,使得一些较有名的院校跟一些普通院校相比,学生水平存在一种客观差别,普通院校跟一些高职类,民办院校,技校相比,又存在一种差距,大学生们的起跑线客观上是不同的,是有所差别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必须深刻的认识自己,客观的评价自己,承认自己,方能脚踏实地,有所进步。这易被人们忽略的一点就为职高类院校的学生们悄悄埋下了各种心理问题的伏笔。
(B)“大学”二字社会群体理解不到位,“自由色彩”浓厚。
这属于客观原因,这一点无论是对非大学生或即将成为大学生的高中生们都有一种错误的思想导向,不自觉的一届传一届。具体表现在3个方面:(1)报刊、杂志、小说方面,过重偏多的描写大学生浪漫,自由的生活,小说杂志等多以丰富多彩且家园式生活的大学生活为背景,逃离“学”字的主题,展开一个个浪漫玫瑰故事,侧重宣扬大学生校内课余课外生活,以大学好玩,好自由,好浪漫,如痴如醉地吸引了向往大学生活的读者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