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南粤大地>>★★广东民间艺术★★>>转:铸镬泥模与佛山古代铸冶业

主题:转:铸镬泥模与佛山古代铸冶业
发信人: uberpp(pp-朋朋)
整理人: uberpp(2002-08-26 22:38:33), 站内信件
                      铸镬泥模与佛山古代铸冶业

                             惑之

  近几年,佛山旧城区拆除了大片低矮破烂的旧房子,建造起一栋栋崭新漂亮的大厦。稍为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在建筑工地上挖出来大量半红半黑的泥模,是明清两代佛山铸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明代中叶佛山的铸铁业已经有了一定规模,明代的“佛山八景”就有了“孤村铸炼”写了一首诗,诗曰:“大造为炉妙莫论,良式铸炼在孤村。宝光万丈相摩荡,紫气千重互吐吞。剑戟销来争战息,鼎钟认得姓名存。太平无复干戈事,野老携锄向隰原。”从诗中可发知道,,明代的佛山已经生产出农具、兵器和钟鼎。近几年来,从考古调查中也证实了这一点。分布在广东、广西的古代铁钟、鼎,在铭文中清楚地记录了年号、铸造的炉号、钟鼎的重量和捐款人的姓名。佛山钟鼎造型的优美、丰富的图案和精美的铸造技术,明显地比其它地方的产品技高一筹,使人赞不绝口。

  明末清初,佛山的铸冶到了一个鼎盛的阶段,其中经铁镬这主要产品。佛山铁锅除了供应国内,还远销越南、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西亚、美国等国家。勤劳聪明的佛山人,创造了红模铸模铸造法利用泥模中铸入铁水,生产出来的铁锅“薄而俭柴,人尤多用”。用这种工艺制造的薄型铸件,金相组织细结均匀,表面光洁度极高,成品率达百分之百。红模铸造法使用的模很多,一个模只能铸一个锅,锅成模碎,不能再用。根据1982年文物普查资料显示,佛山旧城区近三分之二的地面下都是铸锅泥模。

  笔者在佛山石巷的一个建筑工地上,见到大量挖出来的泥模夹杂着明清时期的瓷片,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种工艺。泥模分两边,一个凹模,一个凸模。两模相合,中缝即为铁锅壁厚。复盆式倒扣,凹模中间开一入铁水口,铁水就从此口入。模边通常车二、三线,使铁锅便于拿放。从泥模碎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线条。泥模内侧通常灰黑色,这与在模中涂锰粉,容易脱模有关。模外侧是经火烧成的橙红色,是泥模加温烧红所至。由于泥模经火焙烧,不容易被水熔化,古代佛山人常经作为建筑材料。至今栅下保留的古民居,不少是以泥模砌墙,甚至当时重要的祠堂,亦是泥模所建的,可见,铸冶业的发展,带动了其它商业的迅猛发展。 
 
转自c2000佛山站
 




----
音乐书本香茗陪伴我每一天!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