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feitianlinglu(飞天灵鹿)
整理人: winterbow(2002-08-30 20:23:20), 站内信件
|
美学散步三:<<红楼梦>>里的审美人生 作者: bantoo(Tchaikov-Drive)
" 只有做为一种审美现象, 人生和世界才显得有充足理由.''<<红楼梦>>总是让我想到尼采这句认为人生就是悲剧和审美的话.
<<红楼梦>>是一部女性的悲剧, 书中上天把所有的精华灵秀都赋予了女子, 每个女子的一生却又是短暂不幸的. 曹雪芹沉痛惋惜无奈, 只好把她们的人生做为一种审美现象来存在, 竭尽所能让她们活得美丽.
中国园林里一群兰心蕙性的年轻女子, 这本身就已构成了一幅画, 更哪堪有宝钗扑蝶黛玉葬花湘云醉卧白雪红梅椿龄画蔷晴雯撕扇金莺结络....这旷绝古今的风流韵事?
中国诗诗中有画, 中国画画中有诗. <<红楼梦>>是小说也是诗是画. 中国画讲究三远, 我们看<<红楼梦>>这幅画也从大观园这大处看起, 由远至近, 几处留连.
大观园外面" 并无朱粉涂饰, 不落富丽俗套'', 走进去迎面一带翠障拦截视线, 掩映后景, 曲径通幽, 再深入, 潇湘馆粉垣修竹, 稻香村野树茅舍, 衡芜院奇香异草, 省亲别墅巍峨堂皇, 怡红院玲珑通透, 是园中之园, 隔景造境. 其间园门假山桥洞墙垣亭阁楼台山泉石洞分景生情借景成趣. 可行可望可游可. 充分展现了中国园林艺术" 大中见小小中见大,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周回曲折''之妙思真趣.
正如花不可无蝶水不可无藻, 如此人间仙境无人居住岂不使" 佳人落, 花柳无颜''? 元春娘娘意旨一下, 从此斑竹有泪香草系魂风月含情蕉桐弄影, 大观园里一草一木全活生生的染了人气.
有时真有点羡慕古时的女子, 可以那样清闲自在地活----虽然只是很短暂的自在.
吟了海棠菊花诗再填柳絮词, 赏了月中桂又玩雪下梅, 真真风雅浪漫得紧.
用贾母的话说:" 他们姐妹还都不俗.''其实依我看最不俗的人还是这位老祖宗. 她老人家喜欢看热闹戏听笑话, 又懂得品萧笛收拾屋子, 实在是雅俗共赏. 水至清则无鱼, 只有这样具兼容性的性格才载福吧, 如黛玉的目下无尘一味清高难免易折.
就看看这老祖宗如何审美的:
见潇湘馆窗上的纱颜色旧了, 她说:" 这院里没个桃杏树, 竹子已是绿的, 再拿绿纱糊窗反不配, 拿那银红的软烟罗替她糊窗子.''银红配翠绿, 端的是鲜丽亮眼;
探春很得贾母之神, " 素喜阔朗花梨大理石大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贴并十数方宝砚各色笔筒内插笔如林, 斗大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水晶球白菊花, 大幅<<烟雨图>>, 案上设着大顶, 大官窑大盘内成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床上挂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蚊帐''的确与众不同格调高雅. 贾母也挑不出破绽, 只说" 梧桐也好了只是细些.''
听到鼓乐声, 贾母又命" 就铺排在藕香榭水亭子上, 借着水声更好听....''水上听乐果然别有风味;
进了衡芜院见宝钗屋内雪洞一般 ,一色玩器全无....便道" 若要素净我替你收拾, 包管又大方大素净. 石头盆景, 纱桌屏, 墨烟冻石顶这三样摆在桌上就够了, 再用水墨字画白绫帐子换了这帐子.''少而精, 大方又素净, 不同凡俗;
来至栊翠庵见花木繁胜笑道:" 比别处越发好看.''对美够敏感; 吃茶时又问是什么水, 听说是旧年雨水便吃了半盏....懂得吃茶的人的品味还有的说么?
正月里听戏她又弄出新样:" 叫芳官唱<<寻梦>>只用箫和, 笛笙一概不用'' 独品得神;
中秋, 见月上中天, 道" 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 但音乐多了反失雅致, 只用吹笛的远远吹来.''天空地净笛声悠扬令人烦心顿解, 众人称赞不已. 然而这个中秋弱的弱病的病人员零落, 事难十全, 笛声也更觉凄凉, 触动于心这样一个老人也禁不住堕下泪来了.
此时大观园中虽有凸碧山庄凹晶溪馆一上一下一明一暗一高一低一山一水两处玩月佳所可看山高月小浩月清波, 大观园的诗也只能联到" 寒塘渡鹤影, 冷月葬花魂''这奇绝悲凉处了, 纵有妙玉勉强回归本来面目亦终是回天无力落下颓枯之象.
惜春的画终究没有画完, 大观园里落红如雨. 花谢人亡两不知....
<<红楼梦>>要一奉十, 阴阳五行诗词曲赋佛理道义行医问药风俗人情, 等等传统美学思想俯拾皆是, 也许曹雪芹预感到大厦倾颓后会有好多值得留恋的美丽将被埋掉便借了这部小说细细地依依地把它们记录下来留给后人嗟叹回味.
<<源氏物语>>开创了日本的古典美, 我们的<<红楼梦>>则是集中展览了中国的古典美.
读<<红楼梦>>就是读我们的传统美学, 读一段审美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