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一个故事,写一对中年人的一见钟情,有点像风行一时的《廊桥遗梦》,
但《廊桥遗梦》以过浓的表层情感掩盖了可能包含的内层嘲谑。这个故事却很 平静:一个早离了婚的中年男子和一个年龄相仿的独身女子产生了心灵感应, 但这个独身女子其实是有丈夫的,那是一个关在监狱里的醉鬼。由于这个醉鬼 的隐约存在,男女双方都受到了一种爱情之外的道德约束,未能继续靠近。 这样的故事非常一般,没有什么特色,让人微微震颤的是它的超常平静。男 女主角其实早已作出判断,对方是自己一生中的“唯一”,但他们只表达了这个
判断,并没有多大激动。这是为什么呢? 他们好像早就料到,唯一最适合自己的人会在这个时候,这个地方出现。也 就是说,必然出现在已经没有希望了的时候和地方。人类最爱歌颂和赞美的是 初恋,但在那个说不清算是少年还是青年的年岁,连自己是谁还没有搞清,怎能
完成一种关及终身的情感选择呢?因此,那种选择基本上是不正确的,而人类明
知如此却不吝赞美,赞美那种因为不正确而必然导致的两相糟践;在这种赞美和
糟践中,人们会渐渐成熟,结识各种异性,而大抵在中年,终于会发现那个“唯
一”的出现。但这种发现多半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他们肩上压着无法卸除的重担 , 再准确的发现往往也无法实现。既然无法实现,就不要太在乎发现,即使是“唯
一”也只能淡然颔首、随手挥别。此间情景,只要能平静地表述出来,也已经是
人类对自身的嘲谑。 更大的嘲谑是年龄的错位。为什么把择定终身的职责,交付给半懂不懂的年岁 ? 为什么把成熟的眼光,延误地出现在早已收获过了的荒原?只要人类存在,大概
永远也逆转不了这种错位,因此这种嘲谑几乎找不到摆脱的彼岸。
——摘自余秋雨《霜冷长河》
--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来源:.网易虚拟社区北京站 http://bj.netease.com.[FROM: 202.106.179.1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