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ashleyliu(虫虫.上班了)
整理人: huangtm2(2002-09-27 19:39:36), 站内信件
|
客家娘酒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幼学琼林》中就曾赞道:其味香芬甜美,色泽温赤,饮之通天地之灵气,活经络之神脉,尤适健身养颜之益也。
小时候,每至春节前一个月,母亲便取出糯米,蒸熟大约十来斤,蒸好之后,母亲总会留下一些给我们用糖拌糯米饭,吃起来又香又甜又软,算是童年的一种享受。母亲将其余的放入发酵粉--份量得掌握好,拌匀之后倒入一个大米缸,先用一层胶纸,再加上几床棉被,密封起来(其后还有一些注意事项,不一一赘述)。一个月后,我们就可以喝上甜香的糯米酒了,那种感觉是一股清凉直透心肺。自制客家娘酒还很讲究造酒人的功力火候,否则很容易坏掉,而母亲从来都是此中高手,只可惜到我们这一代要失传了。
客家娘酒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将米酒从糯米中滤出来,再装入一只小瓮中,加入红曲,用草皮封好,埋入燃有暗火的火堆中煮上好几个小时,取出来后四邻五舍都可以闻其香。只是到了现在,人们都简化了其工序,直接装入煲里用煤气煮了。
在客家地区,女人坐月子,必是要喝鸡酒的,即是用糯米酒煮鸡,据说可以养血。而大年三十,客家人民依然保留了这样的传统,将本地鸡注入糯米酒炖上好几个小时,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鸡酒,糯米酒煮了鸡之后,显杏黄色,趁热吃,甘醇香郁,别有一番滋味。若是凉了后吃,则很容易拉肚子。
我和哥哥都偏好喝没经加工的糯米酒,特别长大之后在家里可以保留意见后,便不大捧母亲的场了,母亲觉得倍受冷落。于是经常将糯米酒送给附近的亲戚朋友,毕竟总得有人分享她的成果。
---- 灌水有罪,版聊有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