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章待编>>遗风易景>>历史沉淀>>回顾九九>>七月作品>>“怕德”可贵

主题:“怕德”可贵
发信人: dufu()
整理人: yvonneh(2000-12-03 15:00:51), 站内信件

  所谓“怕德”,就是惧怕的道德。这里讲的“怕德”并非是见歹徒行凶抢劫
而胆怯逃躲不敢过问、天灾人难急需救助因怕已失不敢上前。而是劝那种对国家
三令五申的禁令敢违、党纪国法明文禁止的敢犯、道德规范不允许的敢做的那种
非正义“胆大”者,希望多点“怕德”。 
   “怕德”是自尊的表现。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
及于祸”。这正是对那种非正义“胆大”者的一句忠告。怕人知、怕抓住、怕报
应,知怕就会在做事中有所顾虑,有所约束。古今贪赃狂法、违法乱纪者,大都
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缺少“怕德”,做事胆大妄为、肆无忌惮。轰动全国
的王宝森、胡建学之流的所作所为,就是置党纪国法于不顾,丧失了“人民公仆
”称谓所应有的自尊,贪污受贿、违法乱纪、吃喝玩乐、金钱美女,既无法无天
,又无廉耻之心。“怕德”于法律相辅相承,分别从消极和积极两方面来规范人
们的行为,“畏法律,恐惧生;恐惧生,存道德。”以上所说的一类因东窗事发
而被绳之以法的败类,正是心中少了“怕德”,其结果始则害人,终则害已,落
个骂名千载的下场。 
   “恐惧是理智的开端”。古代鲁国大臣公仪休嗜鱼如命,许多人纷纷前来送
鱼,可他坚决不收:“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他就
是怕多吃了“贿”鱼而被革职查办,不仅没人再送鱼了,而且自己没了薪俸买鱼
。若说他的做法只是封建官吏为个人仕途而着想的话,那东汉杨震惧怕的“四知
”,确实值得人们借鉴。荆州才子王密受杨震举荐做了县令,为报恩,王深夜揣
金拜见,并言“暮夜无知者”,可杨震很不高兴,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何为无知”为由严辞拒绝。黄金虽然可爱,可他自觉置于“怕天、怕地、怕人
”的道德境地,实为可敬。封建官吏都能因心中有“怕德”而自学约束自己的行
为,那么作为“人民公仆”,更应该以此精神把自己始终置于党纪国法的严格约
束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严格自律,辨别美丑,识别善恶,改造思想,净化心
灵。这样才能听招呼,守规矩,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官,不至于闯“红灯
”、触法律,在灯红酒绿面前打败仗。 
  封建帝王权力至高无上,可以万事如意,毫无惧怕,可唐太宗说:我当皇帝
如履薄冰,成天战战兢兢。我想大唐的盛世和贞观之治的圣明,与他心中的“怕
德”不无关系。可见,唯有胸怀“怕德”,方能构筑内心的精神法庭,永葆自己
的清正廉明和一世英名。 
  人人都应有点“怕德”才好。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3.207.177.82]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