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情系赣江>>
【山青水秀·江西旅游】
>>民俗风情>>江西风情~

主题:江西风情~
发信人: mzu(瑞格格)
整理人: ramez(2002-08-19 13:34:24), 站内信件
翠花街赶集

  翠花街位于南昌市中山路。大约从唐贞观年间开始,这里就是珠宝金银首饰集萃的地方,古时也称“贸易街”。尽管整条街道长不足百丈,但却有二十多家金银首饰店。就象上海的城隍庙、南京的夫子庙一样,无论是本地居民,还是外地游客来南昌后,一定得去翠花街逛集市。久而久之,翠花街就成了天然的民间集贸市场。翠花街的买卖有大有小,所经营的各种日用小百货和手工业品,都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息息相关,无论是市民还是农民,都是这里的常客。

南昌道情

  流行于南昌乡间的南昌道情,起源于清乾隆年间,清末传入南昌城,是南昌酒馆、茶楼常有的民间说唱艺术。

  南昌道情由一人演唱。演唱者一手持板,一手敲鼓,边敲边唱。后经民间艺人加工,加入一面小钹,与简板、渔鼓构成“三响”,更为群众喜闻乐见。传统曲目有“南瓜记”、“花轿记”、“四十八寡妇闹江西”等。

有趣的水碓

  上饶地区河溪如织,近城或各乡村的大小溪边都设有水碓用来舂米。水碓有浇轮,还有顺水轮。浇轮安于碓尾,顺水轮安在重碓旁边,松紧程度按水势的缓急而调。水轮中间有长轴相贯,轴上木齿参差。溪水如流势急,轮则随手而转,碓尾则时起时落。用这种方法舂米,省力省时,且米不会碎。还有借用水碓之力,在一旁又设水磨,水砻,三者一齐借水轮之力,循环转动,巧妙自然。

赣南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是赣南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音乐舞蹈相结合而形成的地方戏曲,主要由安远、于都、赣县、信丰、石城等地的茶歌、马灯、龙灯、摆字灯等民间歌舞与粤东采茶灯结合发展而成,并在客家人居住地区广为流行。赣南采茶戏的话白现存使用赣州方言,内容多是反映赣南农村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以喜剧、闹剧为主,风格幽默诙谐、轻松活泼,音乐主要采用唢呐加锣鼓伴奏的灯戏音乐和用“勾筒”(胡琴)主奏的采茶音乐,曲调有灯腔、路调、彩调四种,演技以扇子花和矮子花最具特色。被誉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