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章待编>>遗风易景>>历史沉淀>>回顾九九>>六月作品>>冷和热

主题:冷和热
发信人: plplpl()
整理人: yvonneh(2000-11-20 00:03:15), 站内信件
                       冷和热


    1998年的夏天很热,全世界都在关注“温室效应”,各种报纸都可以看到一
些关于此类的话题,各个国家各个种族的人------科学家都在探讨,都在争论“
热”的原因。似乎有识之士都在关心,我感觉这一切离得太远,我希望能有一台
空调,这样我能够舒服一点,夜里能够早一点睡着。确实太热了。
    印度热死了很多人,每天报纸上国际新闻里印度热死人的数字都在增加,有
点庆幸生在中国。这些天里印度除了热死人上了各国的大小报纸外,印度的五次
核试验还让各国的政府连连发表抗议,谴责。我有些担忧,印度和我们还有着边
界纠纷。可怜的巴基斯坦也只有不甘认输的跟着进行核试验,一时火药味很浓。
据说全世界的核弹加起来能让地球毁灭几十次,想想有些害怕,我们不是生活在
火药桶上吗?该死的人类总有一天会把自己和这个世界一起毁掉。无辜的是那些
动物和植物,该死的,我想 ,应该诅咒那个将核技术用于制造武器的人。真不知
道我们是在创造未来还是在毁灭未来,活着真是累。不但担心着有一天象工厂的
工人一样下岗,还得担心着有朝一日哪个核大国的元首哪根弦搭错了忽然往别国
扔下颗原子弹,别国再还敬两枚那就完了。也许就再也见不着明天的太阳了。
    对于核战争我无能为力,操心也没用。再说核战争要死也不是死一个两个的
问题,要是下岗就不一样了,你下岗了别人未必有什么影响,你不活了别人还照
样活,你活得不那么好,别人未必活得不好,心里平衡不了。人就是人,谁也不
是圣人,免不了俗,我有点儿。
    每天早上起来穿衣漱口刷牙洗脸吃早饭,骑车乘车步行上班,上课下课,中
午放学吃中饭,饭后无聊等到下午上课下课完了步行乘车骑车回家,洗手吃晚饭
洗脚洗脸刷牙再把屁股也洗一洗,也许北方的男人是不洗屁股的,太恶心了。我
不是北方人,我们的厕所要比北方讲究,我想我要是到了北方还洗屁股的话,肯
定被人认为是娘娘腔,北方的男人是很粗犷的,洗屁股在形式上来说是很细致的
,对于北方的男人来说是不能理解的。我想洗屁股的问题也颇能体现地域差异的
问题,也许能给某些专家一些灵感。我似乎感到其中蕴涵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南
北文化的差异。

    每天我差不多都要穿过这个不大的城市,以相同的路线穿梭两次。这个城市
太小了,每天在街上都能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有时冷不防从人群中传来叫喊你
名字的声音,或是你正悠闲地逛着街的时候一只手突然搭上了你的肩膀,而你惊
魂未定时说不定一个熟悉的面孔就出现在你的面前。我惯常搞这些小小的恶作剧
,在背后拍一下右侧的肩膀,然后从左侧超到前面,当他或是她向右回头时我已
经到了前面,看不到人再疑惑的转回头的时候突然看到,或是差不多碰到一张靠
得很近的脸时那感觉绝对是惊心动魄的,看到一张脸肯定先是一惊,这差不多是
一种本能的反应,然后才会发现原来是个熟人,哦--的舒了一口气,一颗剧烈跳
动的心一下子恢复了平静,
几秒钟内便经历反差如此强烈的情感变化,我觉得这样的感觉好极了,仿佛触摸
到了情感的边缘,这一招我是从别人那儿学来的,但能体验到如此的境界可能就
只有我了。有时过于平静的生活确实需要一点刺激,一点小小的涟漪。
    这个城市正在发生着一点一点的变化,每天当我在其中穿行的时候便能发现
一些熟悉的东西正在发生着改变。两节的公交车总是颠的那样的厉害,车身也因
为年代的关系而发出吱吱哑哑的声音,我总是会想到学生时代一个同学说过的一
句话“古老的木板床发出痛苦的呻吟”。公交车的玻璃总是那样的模糊,透过它
看到的东西甚至都有些变形。虽然车窗是可以打开的,但我还是愿意将窗户关上
隔着玻璃看外面的风景。一些人正爬在树上锯树,街道上满是急着上班的人群、
汽车群,超车的铃声、喇叭声响澈了整个大街,十字路口的交警变化着漂亮的手
势,街上很少步行的人。这个城市的许多条街道的两旁都种着法国梧桐,高大茂
密,不知道是什么年代栽下的,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它们的年龄肯定比我要大,长
的太好了,蓬开来的枝叶都遮住了街道两旁的店面,这对于商业街上的梧桐和人
们来说都不是一件好事,差不多几天的功夫,街道两旁的梧桐全部被一倒而空。
我每天都要步行从这条街上走过,没有了梧桐以后街道确实整齐了很多,两旁一
顺的竖起了广告牌,绿色的杉杉牌西服的广告,这不但使整条街道显得很有规划
,也减轻了环卫部门的负担,街道上从此都不会再有梧桐的落叶了。这座城市还
从来没有被评为全国卫生城市,历届的市长都没有能够做到,这是一个很头疼的
问题。广告牌比梧桐树要更符合这个时代的气息,路尽头的老桥也拆掉新建了,
新建的桥很宽,很漂亮,桥栏都是用花岗岩雕砌的,都是很传统的云纹和狮子。
河那边的小巷子也拓成了很宽的马路,与商业街连成了一体,修路造桥是一件好
事,也是一件实事,很快人心,小城的报纸特地用了一个专栏来讨论是否应该为
新桥取一个新名字,各种各样的人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毫无疑问意见分成了两大
阵营,赞成与不赞成。各自都有一套能让人点头的理由。不赞成的认为老的桥名
有着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说是小城的历史见证,老桥是宋朝一位在历史上有一些
名气的人出资修建的,桥名是那位老先生起的,没有用他的名字来命名,那个时
代的人认为那样是很功利,很俗不可耐的。桥虽然没有延续到现在,中间重修过
好几次,但桥名一直没有改变,一是为了纪念那位第一个出资修桥的老先生,也
是因为这桥名已经叫惯了,深深的融入了小城的历史和血脉之中,因此桥名不应
该改变;而赞成改名的人认为老的桥名与实际不符,这座桥很短,只有五六米长
却起了个叫“长桥”的名字,而且老名字只是过去历史的见证,不能体现新时代
的面貌,应该取一个能够体现当代精神的名字。两种意见是针锋相对,争论的非
常激烈。我不经常看报,争论的结果不知道是什么,可能后来报纸也嫌烦了,整
天的为这种小事争论而浪费宝贵的版面是太不值得,太不明智了,不了了知了。
直到一天我从桥上走过时看到上面镌刻的名字我才知道结果,“远大桥”,桥是
中国远大集团出资修建的,因此改名为远大桥。我有些不习惯,就象是睡惯了木
板床忽然间换了席梦司就睡不着了一样,其他的人也是一样,他们每次还是说“
长桥”而不是说“远大桥”,或许这是一种惯性。
        
    昨天晚上作了一个梦,我伸直了身体在空中飞翔,我体验到了从没有过的感
觉,没有了重量,一种从未有过的自由。就象在水中游泳一样我在空中任意翻转
着身体……,醒来感到异常的舒适,早晨的空气很湿润,深深的吸一口,那凉凉
的带着水气的感觉顺着鼻子到脑门到气管再深吸一口凉润便到了每一片肺叶每一
个肺泡,憋住一会儿,慢慢地吐出来,慢慢地,吐尽肺中的每一缕气息,抬头,
闭眼,伸直脊柱,脑中便是一片空明……,再睁开眼,换了一种颜色,颜色也变
得象空气一样新鲜。每天晚上我都会做梦,大部分醒来都不记得了,拥有的只是
一种感觉,或说是一种情绪,有时逝去的时间对我来说也象是梦一样的模糊,许
多的记忆只是一种情绪甚至是一种味道,就象是在河底潜泳。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2.45.130]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