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nhonggg(自动还原)
整理人: leonard_soup(2002-08-18 19:50:25), 站内信件
|
反對實行政治民主,反對通過由全體公民參加的、普遍和直接的競選
來產生政府及其首腦長官的人們,他們的理由之一就是﹕中國有1億
多的文盲,中國人的整體素質低,不適合搞民主政治。言下之意就
是﹕國家的政治權利應該只由一些文化高、素質好的“精英”的“人
類”來享有。他們不光可以剝奪那些“文盲”和“低素質”者的政治
權利,而且可以因為有些公民“文盲”和“低素質”,而將非文盲的
和素質不低的公民的政治權利也統統“沒收”。可憐!當年的資本主
義還主張讓擁有資產和受過一定教肓的公民享有政治權利呢!持這種
觀點豈不是比資本主義思想還反動?!
然而,實行民主或民主政治的基礎是人的文化程度和素質嗎?不是,
絕對不是!只要我們看到我們人類的祖先在幾十萬年前的氏族公社時
期就已經實行了民主制度,就知道這個觀點和言論大錯特錯了!難道
那時人類的文化和素質高于我們今天的人類?
要正確地回答實行民主政治的基礎這個問題,重要的首先是要搞清楚
民主的目的是什麼。目的是什麼?很簡單,就是讓每一個公民都能自
由地表達出與自己的利益休戚相關的利益要求,也就是他可以向國家
和社會自由地表白他的好惡取舍,表白什麼或怎麼對他有利,什麼或
怎麼對他不利;然後,每個人的這些態度、立場通過平等的社會辯
論、爭執,使意見分歧的各方進行自由的“磨合”而作出不同程度的
妥協,最終以表決的方式作某種決定。
既然民主的目的只是公民切身利益的表達和社會“磨合”,那麼,它
與文化程度和素質的關系就並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公民是否有自身
利益和要求的認知能力。當然,自身利益和要求的認知能力與文化程
度相關,然而,對于許多與民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問題的認知,並不是
都非需要高深知識不可的。什麼事對自己有利,什麼事不利;怎麼做
對自己有利,怎麼做對自己不利;什麼人他贊成,什麼人他反對;什
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所有這些簡單的判別,乃正常人全都具有
的。這些判別能力就是實行民主的基礎。
雖然對于一些事物需要較高文化素養才能認識,但是,文化素質較低
者還可以在民主過程當中選擇自己信得過的、文化程度和素質高的
人,做他們的代表,委托代表替他們決定他們有時難以判斷的決擇。
同時,在民主的政治中,提議方和反對方都為了得到民眾的支持,必
定要對所有的民眾把自己的主張用最通俗易懂語言加以解釋和宣傳;
通過讓民眾的理解而獲得支持。這樣,就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文化素
質低而難以對一些事物需要較高文化素養才能認識的缺陷,同時也讓
社會整體素質在民主的過程當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其實,人的文化素質和認知能力都是相對的。在科技空前發達、科學
學科專業性不斷強化的今天,對于不同專業性問題的認識,不是可以
用文化程度與素質就能來說明的。比如,一個學科的普通問題,對于
另一學科的高級專家來說可能是完全不懂的。
所以,我們的結論就是一句話﹕民主能行與否,不決定于社會民眾的
文化程度,而決定于民眾的對于自身利益與要求的認知能力。根據這
一個評準,中國完全可以實行民主!
----
主观的人都主观地认为自己很客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