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cr4541(如果有一天)
整理人: yingying211(2002-09-03 17:11:27), 站内信件
|
曾经,看过一出电影,男主角要到什么地方去,女主角送行,长亭更长亭,一路不尽的话儿,就象那绵绵不断的春雨,湿润绵长。他们说什么已经忘记了,但是,那幅雨中折柳送别的情景,却一直深烙在脑海里。雨天,从此变成了惆怅的阐释。
其实,对于雨天,我有太多的回忆,不仅是惆怅。南方多雨,遭遇雨水天,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人人家里都有各种各样的雨伞、雨衣、雨靴,下雨的时候,放眼马路上,仿佛走的不是人,而是一顶顶彩色的伞花。
最喜欢在微雨的时候,走在郊外。体会雨中的漫步乐趣.
还喜欢听雨。黑夜里,风吹雨骤,富有节奏和韵律,这样的雨使人不愿走近,只得选择远望、聆听。就象欣赏一首古典乐曲,室外空旷的天幕是大音箱,那忽大忽小的雨声,是不同的管弦乐队在演奏,潜心静听,远处的沙沙、近处的呖呖,天地间的萧萧淅淅,回旋在身边。想象着寥落的马路上街灯的空灵,地面上积水被溅起的水雾,半空里弥漫的氤氲霞气,只觉得心里一片迷离。
对于小孩子来说,下雨,是玩耍的最好时候。记得无忧无虑的年代,在外婆家,最喜欢看下雨时池塘的热闹,从家里宽大的窗口望过去,那片平静的水面,在雨点的敲打下,喧闹得此起彼伏,大大小小的水泡跳起、落下,象无数顽皮的小孩在闹,热气腾腾。望远一点,雨幕中的村庄及村口那棵高大的榕树,在模糊的视野中变的难辨而且遥远,耳边充斥着西西呖呖的雨声,眼前是不断如缕的雨丝。往往,就在这个时候,一丝说不清的惆怅,悄悄地袭上心头。
少年其实不识忧愁,为赋新词强作愁,等真的体会愁滋味的时候,已不再是垂髫岁月了。对于雨天的感觉,总是伴随着人生一段又一段的经历。
“春雨蒙蒙地下,哗啦啦,哗啦啦,绿了村边的杨柳,红了树边的杏花。”这是一种渴望,也是一种向往,这样的日子,充满自然的气息和成长的喜悦。走在这样的雨季里,从内到外散发的是对生活的喜爱,雨后的彩虹,总在你的眼里预示着一种宽广和美好。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个秋雨,和着黄昏暮色,点点滴滴漫上心头,不尽的寂寞凄凉,真是难以言状。这样的境界,总是抒发了满腔愁绪,寄托了词人哀婉柔肠,真切而感人。
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秋天秋雨枯叶,可是,这样的雨声在人们的静听里,应该是充满生命力的,不是吗?荷花是百年好合的象征,曾有香远溢清、亭亭净植,曾有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芬芳虽尽,但挺立在雨中的圆圆叶叶,却以一种生命的姿势承受着雨点,那打在残荷上的咚咚雨声,不是涵盖了所有的忧愁而独树一帜吗?
我无法拒绝雨天,更无法拒绝的是,雨天里漫无边际的思绪和心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