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owerkom(冇钱买面包)
整理人: purpledevil13(2002-08-24 04:55:21), 站内信件
|
前文再续,书接上一回
上次讲到大勇和钟肥到广州郊外拜访一位术学高人,打听八卦来生劫的事情,因为郭先生的迟到,两人下榻在白云山脚的明泉别院,在别院小有天喝酒时,遇上广西铁背龙师弟及弟子等。
“雷明登M1882式步枪,还配备了哈乞开斯连发枪、克虏伯钢炮。”大勇道。
“当日出关作战的滇军主要装备是毛瑟枪,另外还配备了上述装备。陆军不仅装备改良,而且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西式军事训练。许多军官都经过军事学校的培训,军队的素质得到提高。清廷对于军队机动性的整改在此役也得到很好效果。这也不能不赖于洋务派不遗余力的努力。”
那大汉听大勇说得头头是道,知道此事确然,但口头依然强撑道:“打仗是人打,如果指挥的人不行,武器再厉害又有何用?”
大勇道:“兄台此言甚是,不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打仗的战前准备相差太远,即使良将也难为无米之炊。”
钟肥拍手道:“师兄,难得说话如此有纹路,有师父风范啊。”
那老汉忽道:“阿六,不要再说了,失礼人家。”
那个叫阿六的大汉虽一脸忿忿,但大勇之话又难以找到空隙辩驳,自己平日关于刘永福轶事也是旁人口中所得,详情不知,加上说道军事指挥,用兵之道,更是一窍不通,只好瞪了钟肥一眼,不再出声。
那妹妹清脆的声音又道:“怎么不争了?让我们知道多一点当日打仗的情形也好啊。”
钟肥道:“姑娘不知对何事感兴趣呢,在下师兄对于这些兵家战事比较熟悉,无论大小战役都可以说个概然。”
大勇心下暗骂,这肥仔为了博红颜一笑,大吹法螺,连我也拖进去了。忽见邻座那富家子弟听钟肥此言,神情关注,顿时心中一闪,“师父常言,省城藏龙卧虎,加上是革命军政府所在,言行说话,应当小心为上。”当下说道:“在下乡下人家,那知道军国大事,师弟你不要吹嘘了。”
钟肥呆了一呆,见大勇打个眼色,困惑之下,只好改换话题道:“明泉别院的格调真与众不同。”
(钟肥因为与铁背龙的弟子的辩论发展到拳脚的辩论)
大勇细看那大汉的身手,越来越奇。
那大汉拳势迅猛,虎虎生风,显然是刚猛一路风格。本来这种风格的拳路,大开大阖之际,招式难以收放自如,一至招式之末便是破绽之时。是以气势固然凛凛,但遇到高手时,却往往在数十招后,缝隙便暴露无遗。可是这大汉貌虽粗鲁,拳法却不乏精妙,每到拳势太盛或者招式使尽之际,往往能以一道柔和圆妙的力道或不期意的方位,迅速将招式平平过渡,令其中空隙不易发觉。
大勇心道;“此人拳法,暗合师父所传的‘穷途拳’拳理,似乎拳法创造者也发觉拳势太猛,招式太凌厉,以致易造成覆水难收的局面。所以在招式衔接上很费了一番功夫。能够明白这个道理,非一般拳师武馆可及,想必此几人的师承还是出自大家。”于是不禁多看了那老汉几眼,目光到处,原来那老汉也向他看来,脸上神色既惊讶又钦佩。
细看钟肥,身材虽然臃肿,但是步履稳健,身手时急时缓,却显得有的放矢,再无冗余之处,虽然招式看上去并不好看,但是从化解对手攻势和致命出击的角度上讲,无疑要比那大汉要实用得多。
大勇心道:“这肥仔平时好吃懒做,练功夫也是可省则省,不过这套‘小擒拿’都练得不错。”
那妹妹在旁道:“姐姐,这肥仔的功夫看上去比他的身材要好多了,打得气定神闲,这位铁塔般的大哥都打到气喘吁吁,看来不是对手。”
那姐姐道:“妹妹,可要小声点。这位兄台的拳法应该留有余地,以应迅变,而且他原来的招数也循这套路去的,岂料取胜心急,越打越偏离要旨,看来不久就要败于这位……这位肥……先生之手。”
大勇与那老汉一听,心下一震,不免想到:“省城果然是藏龙卧虎,连一位貌甚纤弱的女子也身负不俗武功。”
转眼看那少年公子,只见他饶有趣味看着,脸蕴笑意。而那位背对大家的中山装汉子依然不动声色,似乎万事与他无关。
---- 一剑风尘自负奇,
廿年瞩目可怜谁?
道心静后风难撼,
热血多年酒独知。
会向中原争鹿角,
未妨他日赎羊皮。
孓然惆怅真成笑,
出夷息罢入梦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