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医学保健>>外科>>急诊与创伤外科>>颅脑创伤的现场急救

主题:颅脑创伤的现场急救
发信人: tingyuqian(耔耘)
整理人: tingyuqian(2002-08-15 21:22:17), 站内信件
                       颅脑创伤的现场急救 
 
 颅脑损伤病人均突然发生,几乎所有病人都发生在工作和生活现场或在交通道路上。颅脑损伤病人现场抢救是否正确、及时,对颅脑损伤病人的后续治疗和提高治疗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场抢救可能没有医务人员,只靠在场群众的自救互救。掌握一定的现场急救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现场急救的原则是:重点了解病情,系统而简要检查全身情况,立即处理危及生命的病症,迅速脱离现场转送医院进一步诊治和复苏。

1. 重点了解病情:应注意受伤后病人意识状态、有无伤口、出血情况、肢体是否能活动、有无呕吐等现象。昏迷、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频繁呕吐等是伤情较重的指标。 2. 认真检查头部及全身情况:根据对伤情的了解,可以有目的、有重点进行查体。检查时动作迅速,不可因检查过久,耽误急救处置;也不可粗心大意,漏检重要的损伤和体征。重点检查呼吸脉搏是否平稳,受伤部位出血情况、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眼球位置、肢体功能等。 

3.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因为意识障碍,频频呕吐,而咳嗽和吞咽反射消失,呼吸道积存大量食物残渣、分泌物和血块,致使呼吸道堵塞或发生误吸引起窒息。首先用手指清除病人口腔内异物。若病人牙关紧闭,要用开口器或木棍撬开下颌,放置牙垫再清理口腔。有时用手压挤病人气管,诱发病人咳嗽,使气管内异物咳出,有利于呼吸通畅。 病人因昏迷、肌肉松弛、舌后坠导致咽喉部阻塞,呼吸不畅。此时可用双手放在病人两侧下颌角处将下颌托起,暂时使呼吸道通畅;也可改变病人体位,使其侧卧位或侧俯卧位,都能有较好的效果。在转送病人时,这种体位特别重要,可以防止食物和呕吐物吸入呼吸道。

4.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出现的呼吸障碍,在现场只能采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当发生陈-施氏呼吸、间歇性呼吸和呼吸心跳骤停时,就必须立即采取果断措施予以纠正。具体方法如下: (1) 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法:这是人工呼吸中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不需特殊设备,操作亦容易。在操作前,要把口咽部异物除净。在病人肩部放一薄枕,使头部后仰。用手托起下颌以解除因舌后坠造成的咽部梗阻。术者吸足一口气后,以自己的口唇包绕封住病人的口部,形成不透气的密封空间,用力向其口中吹入。为避免吹入的气体通过食道进入胃部,可用手指将甲状软骨压向脊柱以闭塞食管的开口;为了不使气体从鼻孔逸出,再用另一手的拇指、食指捏住病人鼻孔。术者每次吹入气体时,可以看到病人的胸廓向前扩张,吹气期要短而有力,约占每次呼吸周期的1/3。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抬起,注意病人胸廓是否复原,呼气期有无呼吸道梗阻的声音,然后再次吹气,以每分钟13-18次为宜。口对口人工呼吸应与心脏挤压相协调,以保证氧合血的有效灌注。当现场只有一人进行抢救时,一般主张先吹1口气,然后再作4-5次心脏挤压;也可以连续吹两口气,再作8-10次心脏挤压。平均1分钟内吹气6-8次,挤压心脏30-50次。这样频率的抢救措施,虽然吹气次数少了一点,但只要方法正确可靠,对体内供氧仍是有效的。若由2人进行抢救,吹气和挤压动作要协调,切勿相互影响。 (2) 口对鼻人工呼吸法:适用于病人牙关紧闭或口腔外伤口唇撕裂伤者。施行时可按住病人口唇,对准鼻孔用力吹气。 

5. 初步止血和包扎伤口:头部伤有活动性出血时,应立即采取加压包扎止血方法,用消毒急救包或其他清洁质软的布料压迫伤口,再用绷带缠扎;用手暂时压迫伤口也可止血。 对合并肢体软组织创伤可用无菌绷带加压包扎,以便止血。尽量避免环扎式包扎特别用力加压包扎后可能发生肌肉、神经干缺血性坏死。有肢体大动脉损伤出血严重时,可用环束式包扎或橡皮止血带止血,但必须使用软物衬垫,并记录使用时间。上止血带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如果要继续使用,应松解止血带15至20分钟。 如有脑组织膨出,应以用2~3个急救包或棉圈围于伤口周围然后包扎,或在伤部周围垫上纱布,再用消毒的小容器,比如小碗或小方盒覆盖在膨出的脑组织上,然后用胶布或绷带包扎固定。

6. 尽快送到有头颅CT设备和神经外科专科的医院。颅脑伤病人救治的时间概念很强,治疗越早,生存率和术后生存质量越高。另外,有些颅内血肿具有昏迷-清醒-再昏迷的发展过程,不要认为病人清醒以后就可以放松警惕。
 
转自-----脑外热线http://braindoctor.myrice.com/


----
 耔耘 
 欢迎光临外科版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