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bzj(一知半解) 
整理人: zbw(2002-08-14 12:32:08), 站内信件
 | 
 
 
不生憎爱——初悟《六祖坛经》(85)
 
 ☆☆☆个人意见☆☆☆
 
 [师复曰:诸善知识,汝等各各净心,听吾说法。若欲成就种智,须达一相三
 昧,一行三昧。若于一切处而不住相,于彼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
 成坏等事,安闲恬静,虚融澹泊,此名一相三昧。若于一切处,行住坐卧,纯一
 直心,不动道场,真成净土,此名一行三昧。若人具二三昧,如地有种,含藏长
 养,成熟其实。一相一行,亦复如是。]
 
 六祖大师为大家更说佛法。每每都应净心而听。无心听法如水过鸭背。
 有心才可种得。要想得大智慧,就要达到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应有于相不动之心,于相中不生憎爱,亦无取舍,不念利益成坏。
 现实中很的情爱不断,佛法不是令人成为石头一样的无情之物。
 佛法就是要让我们在爱欲中解放出来。这先明佛心之法门正是六祖所传。
 可以说有多大的执着就有多大的障碍。有是人无安闲恬静,虚融澹泊的心境。
 又怎么可以不生憎爱,对于名利成败也怎么可以不执着呢?
 一颗为爱恨泛起波浪的心怎么可以马上平静下来呢?
 所以一切都应从最是初起是就要下手。要是等到心中波澜壮阔的时候什么佛法也放在一边了。
 
 这平时就要有的平常心即直心是道场。在于一切行中时时修炼。
 人生中的大起大落正是修炼的好时机。聪明的人就会把握机会更上一层楼。
 只有痴愚的人才会自怨自艾,了无生气。最后又落回自己原来的层次。
 不但如是更加会损害自己的。
 
 只有平常心和时时修炼才是真实的佛种。只有这样才可以种出“如来”果。
 而一颗爱恨之心只可以做出错误的行为,最后落入轮回之苦。
 在苦海中起浮。
 
   [我今说法,犹如时雨,普润大地。汝等佛性,譬诸种子,遇兹沾洽,悉皆发
 生。承吾旨者,决获菩提;依吾行者,定证妙果。听吾偈曰:]
 
 六祖大师的说法即如天之时雨,我们各自的种子得到普润。
 如雨后的种子一样发出嫩芽。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师说偈已,曰:其法无二,其心亦然。其道清净,亦无诸相。汝等慎勿观静,
 及空其心;此心本净,无可取舍,各自努力,随缘好去。尔时,徒众作礼而退。]
 
 最后六祖为说,慎勿观静。
 因为心本就是净的,想用观净的法子来令心平静下来,是无可取的。
 当然了,要不是大根器者一时不可以净心。要用点法子的话,也是要小心的。
 连“观静”之法,六祖也是说要小心谨慎的。最好就是不用。
 正如有人说治疗失恋的最好方法是找到一段新的爱情。
 是法直如饮鸩止渴。
 
 各自努力,随缘好去。
 时雨普润,各得其缘。
 
 (待续……)
 
 注:本文中[]中的是《坛经》中原文。释:()中的是宣化上人《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中的原文。解:()中是大鑑禅师法宝坛经述旨原文。##【】中是参《中华佛教百科全书》
 因释()解()文过多,不再随文贴出,想参考者可来这http://fxys.xilubbs.com/ 
 看同标题的文章。【种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