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ken_shen(伊面)
整理人: qiangben(2002-08-17 14:16:47), 站内信件
|
高校学费的大幅度提高,是今年夏天最灼热的主题。当时我躲在家里读古书。心想,儿子还在读小学,不理那份闲事。和父母亲随便说了说,如今读个大学要五六万。没想到他们更紧张,商量着要从退休金里挤点钱,为孙子储蓄大学的学费。我本来不急,考虑到8亿农民,我家孩子读不起书,中国至少也有一半人家的孩子读不起书。我不相信任何一个现代民主国家会剥夺其一半公民受教育的机会。
情况似乎有些不妙。穷孩子失学的报道越来越多。比如:十三岁中学生为筹学费上街卖玉米;学费高昂,安徽三千寒门学子难进大学门槛;偷钱,为哥哥交学费;学杂费让贫困生愁眉苦脸……危机离我的孩子越来越近。我终于忍不住关心起这个问题:学费为什么要这么高呢?
一看大为忧虑。高校教育收费的依据美国人提出的一种“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意思是谁受益谁分担。在美国公立大学,学生分担教育成本的平均水平是25%,所以我们也与这国际惯例接轨。当然,没有谁说过今年要让中国的人均收入也和美国接轨。《长江日报》一篇《中国高校学费与其他国家的比较》说:加拿大的大学学费占人均GDP的7.2%,中国则占60%-70%,这似乎也一点不接轨。原来,他们想接什么轨就接什么轨。据北京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文利博士说,这次对高等教育需求的调查,取样没有包括农村居民,所以还不清楚农村居民的付费意愿和付费能力。太可怕了,压根儿没人在意农村孩子读大学的问题。我还指望他们垫底呢!
更可怕的是这次高校提高收费的背景。中国居民个人储蓄存款余额超过6万亿元,如何把这钱弄出来消费,刺激经济,政府想尽了办法。鼓励人们买汽车,买房子,买股票,降低利息,开征利息税……无奈人们死活不肯往外掏钱。于是,像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博士这样深刻了解中国人弱点的经济学家便想出了提高教育消费的办法。这一棒打在七寸上。中国人为了孩子的教育不惜砸锅卖铁,还能不拔钱?佩服之余,我感叹这些经济学博士的毒辣。如果教育消费没把中国人的钱逼出来,他们接着想出的办法大概如此:提高医疗收费,你不能不看病吧?每张准生证收费1万元,你不会不生儿育女吧?这类趁火打劫的下三滥伎俩,原是绑票的强盗才肯干的,如今博士们也精通了。
让人给你钱有许多办法:让他自愿捐献,卖东西给他,骗他,抢劫他。经济学的传统领域是买卖、做生意,如今居然研究起打劫的艺术。
我的父亲是国民党统治时期读的师范。他说家里穷,而当时读师范可以免费。许多贫家子弟因为免费的师范教育有了受教育的机会(比如毛主席)。现在,师范大学也收起了学费,有些还和普通大学一样高。我们知道,失去教育的贫穷是一种不能翻身的贫穷。我们是不是真的要把贫穷变成一种绝境?
---- 遥夜微茫凝月影,浑身清残剩梅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