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greatchyan(随风而逝)
整理人: tf386930(2002-08-28 19:52:22), 站内信件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这首传唱不衰的老歌常常让人感动。而它作者李叔同的传奇般的经历,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感受佛教。
是的,曾经以为佛教是世间善男信女的精神鸦片,现在它给人的感受不仅仅是一种宗教,更是一种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千载谁堪伯仲间?”叔同,伯叔仲,弘一法师。无法评价一个宗教中人同尘世凡人之间的功过得失。来者自会有所评判。
世尊说法300年,普渡众生。佛教的宗旨在于:助天下众生。所以佛教是出世而又入世的,以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出世在于度己,入世在于度人。所以才有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才有弘一法师,从大洋彼岸到古老的故园,到青灯黄卷。这一个转折,所跨越的岂止是山川河流?是因为心中装的太多太多,惟独没有自己,所以才会归依佛教,所以归依众生。他是谁?为谁?一切让后人评说。。
“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最伟大的智慧往往就是最简单、最朴素、最本色的语言。顺其自然,顺应环境,花开的季节开花,凋零的岁月积蓄自己,等待来年的花开。佛祖拈花一笑那一刻就是:花开的美丽。这最简单、最朴素的解释也许就是他内心的含义。
人生百年,需要解读自己,更需要解读这个世界。在此需要的不仅仅是智慧,更需要对天下众生的关爱、仁慈。经历六道轮回的人,虽然做人苦难太多,最终还是选择做人,是因为生命不会是只有快乐而没有痛苦。痛苦这个幸福的孪生兄妹,没有它,不会体验出幸福的滋味,有它,有了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也因为世间无法事事尽善尽美,而生忧虑、思进取。世界因此而进步,佛教也因此而深化。
凡人有太多的生活琐事,无法天天念经。更无法普度众生,所以,信奉佛教不如在心中给自己留一片净土:心怀苍生、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
晨钟暮鼓,不如百鸟的鸣唱,雨后彩虹下的万花齐开,众生的幸福。此刻,佛主在上,应该为众生感到欣慰。
---- 当黄昏已老,暮色苍茫时,海上会有明月升起。愿此刻,你依然是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