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blueinfire()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8 20:35:44), 站内信件
|
近来,抒发自己心境与感想的文章逐渐多起来。可能是受到意识流小说的影响吧 ,这些文章在结构上大多带有很强的随意性,在语言上大多带有很强的不协调性 。文章的创作本身源于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并反映着生活。人作为生活的主体 ,其自身的意识就反映着生活。但反映的方法是要遵循一定之规的,意识流创作 就其本身而言,就像河流经行大地,要有河道和河岸,否则就会泛滥成灾,在创 作上的表现就是:散乱而又无序的文字的叠加。看了大西洋兄的《路漫漫其修远 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后,
我觉得我有必要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从结构的角度讲,《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以下简称《路》) 反映了“我”孤独--迷惘--斗争--失望--希望的心态变化,但是,这个变化的过 程存在着一个失误:从失望到希望之间的变换是十分突兀的。如果作者不愿改动 原文,可以将“我只能和自已的灵魂作一场殊死的两败俱伤的战争”这一段放到 最后一段前面。这样,变化的过程就变成了“孤独--迷惘--失望--斗争--希望” ,彼此的衔接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从语言的角度讲,《路》的作者潜词造句的工夫还不是十分到家,全文有三处 明显的语法错误:第一处在“树不止,伐不止”这里,“树”的谓语是不能用“ 止”来充当的。
第二处在“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这里,引语是应该用引号的。 第三处在“再长的夜,也有它亮的时候,”这里,这里的错误和第一处的在性质 上是一样的,“夜”是不能用“亮”来做谓语的(即“夜亮了”不成立)。
但是,作者对于心境的描写手法还是值得借鉴的,他使用排比来表现思绪的纷 杂,也是可取的。尽管文章还不是很成功,我们仍然可以从“我”的深夜呓语中 窥视到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认知与思考。
附:
大西洋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全文
长夜难明,长路漫漫。我一个人在路上。
我是孤独的苍鹰,飞翔在广阔的天穹;我是寂寞的鱼儿,游荡在海的深处;我 是一个异类,生活在这个多姿多彩的人世。
我的心中,有一个隐秘的愿望。它就像一粒倔强的种子,它萌芽,它生长。我 就是吴刚,用力地伐啊伐啊。树不止,伐不止。我这个隐密而又微不足道的愿望 啊,并没有伤害任何一个人,为什么不能让它自由生长啊?
我只能和自已的灵魂作一场殊死的两败俱伤的战争。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也许,我的青春啊,就要消耗在这漫漫 长路上。也许,等到我发已白,血渐冷,而终点,仍不可期。
也许。也许。。。。。。
但,我还是深信,再长的夜,也有它亮的时候,再长的路,也有它的终点。
-- 你看见我的大作了吗?
-P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33.3.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