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michaelxxxx(洪城帮主)
整理人: ramez(2002-08-19 12:59:23), 站内信件
|
黄洋界哨口
黄洋界哨口位于茨坪的西北面,海拔1343米,这里峰峦叠嶂,地势险峻,气象万千,时常弥漫着白茫茫的云雾,好似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故又名:汪洋界。
一九二八年,红军在这里修筑三个工事:左边的工事扼守通往宁冈大陇的小路,阻截湘敌的进攻;右边的工事控制通往宁冈茅坪的小道,抗击赣敌的进犯;后山顶上设有瞭望哨,观察和掩护山下两侧的工事。一九二八年八月底,正当我主力红军远在湘南欲归未归之际,湘赣两省敌军纠集了四个团的兵力,从黄洋界哨口方向进犯井冈山。当时我守山部队不足一个营的兵力,但在团长朱云卿、党代表何挺颖和一营营长陈毅安等指挥下,凭险抵抗,击退敌军多次进攻,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山下闻讯后,写下了光辉诗篇《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六五年,井冈山人民在营房旧地前建造了一座木结构的“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纪念碑”。 一九六九年为宣传林彪,炸毁该纪念碑,改建成火炬亭。一九七七年在小山顶上恢复了原纪念碑,并在碑前竖立了一横碑,刻有毛泽东同志手书《西江月.井冈山》。 一九六一年三月,国务院公布"黄洋界哨口"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朱砂冲哨口
朱砂冲哨口位于茨坪的南面,海拔635米,哨口旁有一洞穴,常有朱砂水溢出,朱砂冲由此而得名。
朱砂冲哨口在五大哨口中海拔最低,但地势最为险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一九二八年夏,红军在观音亭前修筑工事,属第一道防线;在凤龙排还筑有三个工事,属第二道防线。红军选择此处为哨口,进,可以攻取遂川等地,扩大根据地区域,退,能守卫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保证后方机关的安全。三个工事,层层设防,互为配合,有力地阻挡着从南面进犯革命根据地的敌人。
一九二九年一月,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中王佐部坚守在此哨口上,打退敌人多次进攻,确保了彭德怀同志率红军主力从南面顺利突围,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一九八八年九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朱砂冲哨口”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双马石哨口
双马石哨口位于茨坪的西北面,海拔1200米,地处下井坳,因有两块天然的麻石重叠在一起,远看好似两匹奔驰骏马,双马石由此而得名。
一九二七年十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到达荆竹山后经双马石进驻大井村。一九二八年冬,红军在双马石修筑了四个工事,设有三道防线和一个哨棚,以防卫从江西遂川和湖南酃县的来犯之敌。
一九二九年一月,红五军十二大队在大队长黄龙的指挥下,阻击了湖南方向敌人的进攻,当大、小五井失守后,部份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就是从此哨口向遂川方向突围的。
一九八八年九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双马石哨口”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桐木岭哨口
桐木岭哨口位于茨坪的东北面,海拔861米。因山林上长满了油桐树,桐木岭因此而得名。
一九二八年冬,为了防御敌人进犯,红军在此修筑了一个总哨口和三个分哨口,主要控制着宁冈、泰和、永新三县的敌人。
一九二九年一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向井冈山进逼,红五军纵队长贺国中等指挥第八、九大队配合守卫在这里的红四军三十二团二营宋任穷等指挥的第四连
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战斗。敌人曾发起了数十次的冲锋,企图夺取哨口,但都被英勇的红军击退.
一九八八年九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桐木岭哨口”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八面山哨口
八面山哨口位于茨坪的西北面,海拔1434米。八面山在五大哨口中海拔最高,站在山顶极目远眺,四面八方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故称八面山。
一九二八年,红军在三个岗上修筑军事设施和红军营地,并在哨口的前沿阵地上布上了竹钉防线,用来监视和阻击从湖南方向来的敌人。
一九二九年一月,敌人以十八个团的兵力“会剿”井冈山,当时留守八面山哨口的红五军在彭德怀、滕代远等同志的领导下,奋战了三天三夜,敌军集中全部的火力对哨口狂轰滥炸,红军哨口工事全部被炸毁,红军官兵与冲上来的敌军展开了白刃战,最终因敌强我弱,大部份红军壮列牺牲。
一九八八年九月,井冈山市人民政府公布“八面山哨口”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健康成就未来,洪城帮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