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spencer()
整理人: yvonneh(2000-11-19 02:27:33), 站内信件
|
高行健旋風突襲香港
撰文:陳惠珊 攝影:鄧鋼輝、潘苑玲
高行健的得獎作品《靈山》法文版,於九五年在法國出版後,引起哄動。(圖右 下角為《靈山》的法文版,書面為他的水墨畫作)(林翠芬攝)
等了一百年,中國人終於等到了諾貝爾文學獎。 高行健本來只是一位在中港台名 不經傳的法籍華裔作家,其得獎作品《靈山》中文版在台灣推出時,頭一年只賣 出九十六本,他卻出人意料地榮獲今屆諾貝爾文學獎。
連日來報章頭版都是有關他的報導、認識他的人逐一接受訪問、書商忙於撲書、 市民急於搜羅他的大作……霎時間香港刮起一股「高行健旋風」。
「佢時有個德法混血兒的女朋友,大約三十歲,寫藝評的,好喜歡中國文化,仲 有個中文名。成日見到? \同馬建傾心事,講都係話高行健太專注佢創作,有怨言 啦。佢好 Open,都有同我講。不過,呢都係藝術家的通病。」作家李默笑言。
■高行健在九六年應邀來港,在董建平開設的藝倡畫廊舉辦水墨畫展。(林翠芬 攝)
<下一頁>
<上一頁>
一個劇本三萬法郎
九五年期間,高行健應邀來港執導演藝學院的《彼岸》,同行還有當時的女友。 期間他亦參與一份文學雜誌《文藝報》舉辦的文學座談會,李默為該雜誌的總編 輯。而當時雜誌社就在演藝學院附近,高行健閒來就找老友馬建(文藝報的執行 編輯,現時不在港居住)談天吃飯,因而結識了李默。
「佢飲食好隨便,個人好溫文,唔多口,開座談會唔爭講,又無架子,當時已覺 得? \係一位大師。」 「佢話去法國初期,文化部要佢用法文,才會資助他。結 果他要花幾倍時間來寫作。不過,? \話好彩一個劇本也有三萬法郎。」
■高行健在九六年應邀來港,在董建平開設的藝倡畫廊舉辦水墨畫展。(林翠芬 攝)
「磚頭書」問津者稀
這些對於他來說,都不算是困難。據刊登在九六年《文藝報》一段高行健的表白 ,他的寫作歷程受多番挫折。他說當初寫作,是為了出版、出名。但由文革開始 ,他花了三個星期來燒毀了重達三十公斤的文稿,劇本、小說、甚至是大學日記 。他逐張的燒,因為紅衛兵連灰燼也不放過。幾年後,他又以文革為主題寫了四 十萬字的個人經歷,寫完後又燒了,只因他在第一次天安門事件中爬得高高拍照 片,被人發現了,所以回去又把稿件燒掉。他自言:「經過這些折騰,我的寫作 變為只為了找人說話,或為了燒,既不發表,也不賺錢的一種寫作,而且還為自 己找很多麻煩。」
他亦講及其得獎作品--《靈山》。他花了七年時間寫作靈山,最初在北京動筆時 ,沒料到可以出版,只當作是一個長篇的獨白。之後,法新社給予極高的評價, 說與《紅樓夢》、《水滸傳》等同。他說在台灣出版時,該書被稱為「磚頭書」 ,賣出數字之少令他記憶猶深。第一年,賣了九十六本,第二年,賣百來本,第 三年,賣百二本,雖每年遞增,但速度很慢。
他笑言,如靠它,出版社和他都會餓死。不過,今時今日,《靈山》除了為他帶 來七百萬港元的獎金,出售書籍的收益足以令出版社和他富起來。
■高行健在九五年間,曾參予李默為總編輯的《文藝報》的文學座談會。(書中 左上角為高行健)
<下一頁>
<上一頁>
多才多藝知音少
中國旅美著名作家劉再復是高行健二十多年的好朋友,他形容高行健「多才多藝 ,但知音很少」。現時在香港城市大學擔任客座教授的劉再復,知道多年來大力 推薦的好友獲獎後,相當高興,但沒有打電話恭賀他。
「老朋友,不用打給他,他現在一定很忙。」劉再復含蓄地回答,郤難掩內心喜 悅。
據曾為高行健出書的明報出版社總編輯潘耀明稱,在一九八八年,正在創作《靈 山》的高行健開始脫稿,手稿留在今屆諾貝爾評審委之一的馬悅然那。劉再復後 來往瑞典遇到面對高行健凌亂手稿的馬悅然,便義不容辭把手稿揹返北京字,打 字後寄到瑞典給馬悅然。如今高行健獲獎,劉再復功不可沒。
來自北京浸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黃子平,也曾跟高行健作學術交住。 「佢係一個 非常誠懇的人。我在北京 時,有同佢周圍睇戲,《絕對訊號》、《車站》、《野 人》等等。」 黃教授在高行健離開中國前,曾是他的捧場客,看過不少他創作的 戲劇演出。他笑言,內地很快便會出現很多他的盜版書。對於高行健得獎,黃教 授認為是實至名歸的,並不感到意外。
■高行健的水墨畫刊登於九六年的文藝報上。高的水墨畫只有黑白兩色,他自言 喜歡顏色單純。
「他的每一本書,風格不同,好創新,屬先鋒派。他的小說事方式,我、你,好 多樣化。他的戲劇,是將中西戲劇結合的。」
「講到當代文學,劇作家一定會講佢,過往教書時都有提及他。得獎之後,可能 學生會要求開一科專科。」黃教授笑言。
<下一頁>
<上一頁>
「簡直係世界大戰!」
天地圖書門市部經理陳志全稱,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公布後,接到讀者和傳媒的查 詢有關高行健著作的盛況空前,他形容有如世界大戰。
陳志全說,消息在傍晚公布後,當晚已立即賣出五本高行健的作品。(書店在晚 上八時關門)第二天,從發行商配給得來的十本《周末四重奏》,也在一小時內 沽清。書店接到的查詢電話在那天達四十多個,主要是查詢購 買《靈山》,而預 訂的數量也達四、五十本。「而家全港都冇靈山,台灣都冇存貨,加印緊,要兩 星期之後至有得賣。」至於天地出版社為高行健分別在九三和九六年出版的兩本 書──《山海經傳》和《沒有主義》,當天賣出四、五十本。他說貨倉中的二、 三百 本存貨一下子已全部分配給其書店和其他書店,已安排加印。 「而家周圍 搵緊? \書,有十二本在台灣(出版),一本大陸,四本香港。台灣的情況同我地 一樣,都係周圍撲書。」
■一九九五年高行健編劇及導演戲劇《彼岸》的劇照。
他說現正積極搜尋高行健的十七本作品,有現貨的已向台灣訂購空運來港,未有 現貨的如《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給我老爺買魚竿》,則正在加印,預 計兩星期後才到港。
商務印書館門市部職員則指出,連日來有不少市民查詢購買高的著作,但現時未 有其著作出售,需在約一星期後才有新書。
書店設特別櫃位
商務印書館零售總監關永圻表示,旗下十間書店將於數天內設置特別櫃位,售賣 和諾貝爾文學獎有關的書籍。商務一向有售高行健的書,現有較多存貨的作品為 《彼岸》。
三聯書店市場推廣部黎小姐表示,消息一公布,便即時訂購高行健的著作。現時 出售高行健的著作包括一個人的聖經、當代中國文庫精選──高行健。
「高生的作品唔多,現貨只有其中的四、五本,一路以來唔係太多人買,屬冷門 書籍,因為得諾貝爾獎,所以多讀者搵? \既書,我地會增加數量。」
書店中慕名者眾
照記者在天地圖書書店所見,市民多數是為了購買得獎作品《靈山》而來。有讀 者看密麻麻的字海發愁,問記者有沒有看過他的書,給予他意見買那本書。訪問 的讀者佔了大部分都是在高行健獲獎後,才聽過他的名字,慕名而來買他的書。 店員表示,有些讀者要求「有幾多(高行健的作品)要幾多。」,也有讀者連高 行健的名字也說不出來,只說:「有冇個得獎人書?」
預訂靈山英文版 「睇佢獎,就來買佢書。好多人都會咁啦,慕名而來。」
買了《沒有主義》的梁小姐坦言,以前從未聽過高行健之名,只因在電視上看見 他得獎,又看到報導那間書店有他的書,便立即前來買書。她還以為得獎作品《 靈山》的原著是英文,說最怕看翻譯,所以查詢預訂靈山的英文版。
(註:《靈山》的原著為中文版,但由別人翻譯的法文版較中文版先推出)
買了沒有主義和山海經傳
一踏入書店的莊先生,便急急向職員查詢高行健的書,更打算向子女和後輩推介 他的書。
「睇下佢寫乜,主要想睇佢中心思想。以前巴金全部老作家都唔得,佢背後一定 有價值先得到文學獎。尤其係第一個中國諾貝爾文學獎得獎者,絕對唔簡單。」
--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0.188.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