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2338366lili(雪枫林)
整理人: spiceqi(2002-08-07 22:54:30), 站内信件
|
城市地图
每份城市地图是城市历史的一个剖面。
几份城市地图组成城市发展历史的一个片段。
每到一个城市,总爱买上一份城市地图。这地图是工作的索引,是旅游的指南,是个人经历的见证,是城市历史档案的积累。
第二次再到同一城市,还要再买一份地图。这地图是对过去老印象的缅怀,是对当前新面貌的明示,是对城市发展痕迹的记录,是亲和城市与异乡游子的粘合剂。
印象最突出最深刻的是海口。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我第一次走进海口。那时海南建省刚满周年,海口几乎没有变化,唯一的新颖是那座坐落在人民公园附近的中银大厦,在南中国上空骄阳的照射下,红红的柱子格外刺眼。赶海而来的冒险家们多半散居在一些条件简陋的招待所,甚至租住在当地百姓家里。记得当时滨海新村住了不少南下的公司。热闹的市中心就是解放路和海口宾馆一带。一张小小的海口市地图,上面显示着大片的空地。没有公路,没有建筑,只有蔗林和椰树。
一九九三年至一九九五年,先后四次登陆海岛。海口的巨大变化给人的感觉是意料之外的,足以使人目瞪口呆,瞠目结舌的。主城区已经将西边的秀英港、南方的琼山县联成一片。城区不但大,而且长高了。新楼林立,灯红树绿,城市功能齐全,显得摩登新潮。用投影仪将城市平面地扫描在白纸上时,仅从不断增大的图幅和开本,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和感受海口这个城市成长的年轮。
自然我们也可以从中国老牌的大城市的地图上看出他们是如何焕发青春,更加骄傲的展示着自己,炫耀着自己。
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当你打开这些城市不同年份的地图时,你似乎可以亲手触摸他们不断扩大的边沿。而你沿着地图的指引在城市里漫步,你会感叹,城市的变化不仅仅是外延的扩大,更是内涵的充实和丰富。
林林总总的功能性城市地图更充分的显示了城市的变化。
也许最早的城市地图就仅仅是一份行政区划图。
改革开放年代,对外联系对内交流增加,城市交通地图应运而生。比较不同年代的交通图,或许有更深切的感受,公交运营里程在不断延伸,公交线路在迅速增加。除了传统公路和港口,有的城市多了地铁,多了轻轨,多了过江索道,多了高速公路,更增加了航空港。
改革开放的成果就是社会的变化,人民生活的富裕。旅游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时尚,最多姿多彩、色彩明丽、构图各异、版本众多的城市旅游指南之类的地图便展现在你面前。
突出城市某一方面特色的地图更为城市地图增添了新的功能和品种。曾经收藏过一份北京胡同地图,上面详细地图示了北京城区所有胡同的名称和位置。由于北京的大面积开发,或许今天已经不能再见其中一些胡同,让人怀一分惋惜。
有聪明的出版商,将不同功用的地图如区位图、区划图、交通图、旅游图等汇编在一起,形成城市地图组合,使人们可以一图在手,城市尽知。这恐怕已成为当今印制城市地图的大趋势。
当然也有不和谐的音调夹杂在其中。据说钱能通神,城市地图照例不能避免。有的制作商和出版商心术不正,只要付钱便能突出地将你印在地图上分外显眼夺目。不付钱者则将你印得很小很小,甚至不小心遗漏了你。歪曲着城市形象,误导了地图的阅读者和使用者。我理解地图制作者的用心和苦衷,但对此种做法报以蔑视和痛恨。
我收集城市地图,绝不收集伪劣商品。
我珍藏城市历史,而不是无赖竖子的浪得虚名。
其实,城市地图版本的更替,更能说明一个城市发展的进程。版本更新迅速,那就是城市发展迅猛。可惜我无缘也不可能借个人之力收集到一个城市地图的所有版本,通过城市地图的变化,来见证城市发展的历史。这是遗憾,也是城市的幸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