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 DVD/VCD>>№5 自由讲场>>yong1015专题>>转帖:DVD畅谈---看看台湾人对ost的口味

主题:转帖:DVD畅谈---看看台湾人对ost的口味
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yong1015(2002-11-21 10:37:17), 站内信件
    台湾cd Hi杂志在1997年八月举办“史上最强电影原声带票选活动”,投票人数超过一万人以上,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起码可以反映台湾地区影迷和乐迷对“电影原声带”的的共同看法。 
   以下是台湾选出的史上最强十在电影原声带介绍: 
    中文片名         英文片名 
    美国往事          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 
    与狼共舞          Dances With Wolves 
    第五元素          Fifth Element, The 
    辛德勒名单         Schindler’S List 
    贝隆夫人          Evita 
    钢琴课           Piano 
    走出非洲          Out Of Africa 
    闻香识女人         Scent Of A Woman 
    小美人鱼          Little Mermaid, The 
    不朽的情侶         Immortal Beloved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这十张赢家作品,第一名的《美国往事》,绝对是一张配乐迷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电影时空是怀旧的20——50年代,配乐自然充满了幽然、怀古的气氛,配乐家埃尼.莫里康(Ennio Morricone)精准掌握美国意裔黑帮电影该有的神髓,那股透过音乐而生的冲动及感伤令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一点是本片音乐性相当动听,而这一个特点,在前十名的原声带中尤其明显,Ennio的另外二张作品《教会》、《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没能挤进十大,是比较令人意外的结果(《天堂电影院》(Nuovo Cinema Paradiso))名次只有22名、《教会》屈居第17名)。 
  第二名《与狼共舞》,是大名鼎鼎的约翰.巴里(john Barry)先生作品,John Barry大概是台湾原声带乐迷最爱;也最熟悉的一号人物,他为文艺爱情电影所作的配乐,都有相当出色的销售成绩,例如感动天下男女的《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和《走出非洲》二张原声带,便是台湾原声带销售榜名列前矛的大作。现在我们来看看《与狼共舞》何以成为第二名,《与狼共舞》是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问鼎奥斯卡的力作,西部风光尽收眼底的史诗影片,类似此种风格的影片,配乐肯定是感动人心,壮阔、浩瀚到了极点,John Barry对于这类型音乐的掌握几乎到了精准的地步,每一段影片的起伏和音乐的出现都是如此恰如其分,观众先是被画面感动,然后爱上音乐,绝对是典型的影、音教材作品,荣登第二名的成绩不算意外,高知名度、好口碑、优良印象都是重要的成功要素。 
  《第五元素》进占第三名真是意外中的意外,这张原声带最吸引人之处,绝对是电影中那位又扭又跳的异形女郎唱的那一段令人热血沸腾的歌剧咏叹调(改编自董尼采第《拉莫摩的露西亚》),凡是看过本片的人,都得为该段子提上一、两句赞赏的话,这足以解释为何《第五元素》会霸住第三名的位置了吧! 
  又一位配乐大师的作品,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的《辛德勒名单》是票选第四名,这张原声带是大师近期作品中最淡雅、哀伤的乐章,为了呈现犹太人被屠杀的悲剧事件,John Williams运用了大量的小提琴及竖笛乐器,搭配圣乐、人声吟唱……等,营造出一股庄严的气氛,音乐性还是很强,抽离影片单独欣赏,也不会觉得难以入耳,证明了“软性”乐章,的确比较能感动人心的准则。 
  《贝隆夫人》是第五名作品,该说意外还是不意外?我想一半、一半吧,在前十名作品中,共有2张歌舞片型的原声带入选,《贝隆夫人》是其一,《小美人鱼》是其二(第九名),既然是歌舞片,音乐自然是影片的主角,所以音乐的好坏对影片的影响自然大增,改编自同名舞台剧的《贝隆夫人》请来Andrew Lloyd Webber(原舞台剧的作曲家),为影片赋予新意,Andrew一方面保留了舞剧精髓,一方面又为影片添加些许的流行感,果然发挥特殊魅力,再加上他为麦当娜(Madonna)量身订作的新曲“You Must Love Me”颇受好评,所以大家便纷纷投下神圣的一票给伟大的“Evita”了。 
  喘口气,继续看看第六名是何许人物,答案是《钢琴课》,迈克尔.尼曼(Michael Nyman)的作品,这张原声带入选十大,可说一点不意外,因为它的口碑太好了,《The Piano》的画面和音乐的结合,绝对精致得吓人人,虽然michael Nyman的作品一直称不上主流(作品有《厨师、大盗、他的太太和她的情人》、《淹死老公》等),但搭配导演珍康萍的Michael Nyman,难得地不再用急促的乐章和听久都烦的教堂圣歌来当做音乐主轴,反而以干净的钢琴声来传达主角的情感,这种反朴归真、不玩华丽音乐游戏的转变,自然获得相当的迥响,票选结果即是明证。 
  唯一一位可以在前十名抢到二个位置的人,正是台湾原声带乐迷的最爱John Barry先生(请起立鼓掌一分钟以兹祝贺),《走出非洲》和《与狼共舞》很像,二者都是奥斯卡配乐得主,都是当年颁奖典礼上的主力影片,都有大场面、大草原,都称得上史诗,都是人气旺、口碑好、人缘佳型的作品,而且《走出非洲》的主题配乐实在太动听了,一般女性观众根本挡不住这样的诱惑,入选十大绝无作票之嫌! 
  又是一张让大家好意外的十大作品,由托马斯.纽曼(Thomas Newman)负责配乐的《闻香识女人》,风光地占领了第八名的位置,这张风格清新、恬淡的作品,何以受到读者如此青睐,大概正是它轻松不带压力的方式,让读者们可以安心的进入Thomas预设的音乐殿堂内,原声带中最引人注目礼的,自然是电影中盲人主角阿尔.帕西诺(Al Pacino)和清秀佳人加布里埃尔.安瓦尔(Gabrielle Anwar)的一段忘情探戈,该辑完整收录“La Violetera”这首曲目,很多人都是被这首音乐吸引的,有可能是《闻香识女人》胜出的一个小关键喔! 
  迪士尼的卡通配乐,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它的配乐作品,也深受乐评赞赏,获奖无数,这次入选十大的作品,是89年出品的《小美人鱼》,《小美人鱼》是迪士尼卡通复苏的重要分水岭,配乐部分由alan Menken和他的黄金拍档howard Ashman共同合作,这二人一个写曲,一个写词共同营造出加勒比海热闹的海底世界景观,影片更捧红了一只名叫塞巴斯的螃蟹指挥家(塞巴斯另外出了一张歌唱集),专辑中“Part Of Your World”、“Under The Sea”……等曲目,都是令人难忘的精典,第九名拿得一点都不手软! 
  Ok,现在看看第十名罗,赶上十大车尾的是《不朽的情侶》,伟大的贝多芬先生,藉由电影的魅力再度发威(相同的例子尚有神童莫札特的《阿玛迪斯》,第二十名),这张原声带在美国《告示牌》古典排行榜上居高不下,让我们见识到了“好音乐不死”的传奇! 
通过票选,我们应该有理由对台湾的ost乐迷们有一个偏好分析,其实我觉得它一样适合内地人群。
第一类 旷男怨女症候群: 
台湾的原声带市场并没有像美国市场般,转向大堆头的合辑,大体而言,抒情、悠扬、哀伤型的配乐仍是主流,如《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与狼共舞》(Dances With Wolves)、《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钢琴课》(Piano,the)、《走出非洲》(Out Of Africa)等五张原声带符合要求,此外《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也属于此列,旷男怨女族群的特征是,很容易被文艺片感动得死去活来,而且剧情中的男女主角往往没有结果,徒留一段唏嘘,因为如此才足以增添音乐的万分惆怅,影迷在移情作用下,造成销售、口碑同步长成,历久不衰。 

  第二类 大师信徒万万岁症候群: 
有些配乐家的名字,在台湾已经和“品质”画上等号,往往在选购一张原声带时,只要该大名摆在封面,便有足够的吸引力来诱使消费者掏腰包了,这些配乐家包括:约翰.巴里(John Barry)、约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埃尼.莫里康(Ennio Morricone)……等,他们的特色是作品丰富、类型广泛、音乐性强、节奏性高,很容易被人们接受,而且水准平均,在97年台湾cd Hi举办的“史上最强电影原声带票选活动”中充分显示大师不老,后浪尚须努力,大师信徒的势力范围依然一党独大。 

  第三类 口碑至上症候群: 
这一类型的特点便是“口碑、口碑”,只要有好的口碑,便不愁消费者的出现,往往电影并不卖座,但音乐经由口碑的相互传颂,反而有凌驾电影本身的声势,甚至反客为主,最明显的例子,便是《似曾相识》(Somewhere In Time)和《美国往事》,这二部片的卖座都不好,但经过长久的人气累绩,配乐反而比电影本身更令人怀念,这类型作品虽然不多,但只要一出现气势便久久难消。 

  第四类 奥斯卡催眠症候群: 
奥斯卡奖是世界四大影展中商业气息最重,也是咱们国人最为熟知的影展,凡于该影展得奖的片子,票房都可以摆上桌面,让大家羡慕一下,而得到配乐奖的作品,更是“销售”、“口碑”、“人气”……等多项利多因素的指标,国人迷信奥斯卡的魅力,从97年台湾cd Hi举办的“史上最强电影原声带票选活动”最后的十大名单中,也可窥一二《与狼共舞》、《辛德勒名单》、《走出非洲》、《贝隆夫人》、《小美人鱼》……几乎入选十大的作品,都和奥斯卡扯上边,要不就是入围、要不就是得奖,少有例外。 

  第五类 好莱坞的压倒性胜利症候群: 
虽然《第五元素》(Fifth Element, The)是法国片,《钢琴课》是澳洲片,可是在整个票选结果呈现,好莱坞的商业影片仍是消费者取向依归的指标。我想,欧洲片没有票房市场是主因之一,电影太过艰深,配乐不够平易近人,也是造成原声带推广不易的主要因素,提出个残酷例子——《蓝色情挑》(Three Colors: Blue )这部不论在电影或音乐方面者堪称上乘水准的作品,在97年台湾cd Hi举办的“史上最强电影原声带票选活动”票选成绩中只名列倒数第二,实在令人意外,却也应证了上述的说法。 

  此五类乐迷的分析,既可反应现今市场的主要动向,又可反应消费者的喜好为何,对于唱片公司,这是一份宝贵的商业资讯;对于读者而言,也对电影乐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


世人皆聪明,为何我不笨?
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