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地方风情>>潮汕风情>>
〖潮汕概况〗
>>潮汕三市>>揭阳>>揭阳的民间艺术

主题:揭阳的民间艺术
发信人: wzw111(四弟)
整理人: southernchen(2002-08-09 19:55:03), 站内信件
石雕 

  揭阳石雕历史悠久,品种多样,主要有石狮、石牌坊、石像等,尤以石狮最负盛名。 

  揭阳石雕,以花岗岩为材料,铁锤、凿子为工具,从大而小,从外及里,从粗到细,层层遍遍,精雕细刻,通过各种艺术处理,作出立体雕、浮雕、线雕、影雕等,作品以造型优美,形神生动,气质浑厚,古朴庄严为特点而闻名于世。揭阳石雕的代表作有潮安安政王庙的壁上腾龙、普宁洪阳镇德安里的石花屏等,榕城周厝祠的壁屏,更堪称石雕神品。 

  木雕 

  揭阳的金漆木雕是传统的工艺美术品,多用樟木为材料,素以多层镂空,夸张装饰的风格著称。制作中运用浮雕、通雕、圆雕等手法,使雕刻出来的人物、花、果等玲珑剔透、生动传神、富丽典雅、金碧辉煌。人民大会堂广东厅的《梅花喜鹊》、我国驻日大使馆的《双凤朝牡丹》堪作代表。 

  剪纸 

  剪纸原是民间妇女用以装饰美化生活的手艺,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独具风韵的工艺品种。 

  揭阳剪纸构图清新明秀,线条自然流畅,刀法纤巧精炼,充分发挥了“剪”的特有艺术效果,具有健康淳朴、丰富明朗的格调。代表作有《揭阳剪纸》一书及巨幅剪纸《庆丰收》(普宁)等。 

  嵌瓷 

  是潮汕特有的工艺美术传统品种,俗称贴饶或扣饶。 

  揭阳嵌瓷采用各种光泽的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有人物、龙凤、花鸟、虫鱼、博古、山水等造型,色彩浓艳,质感坚实,久历风日而不褪色。多用于建筑装饰,形象生动逼真,具半浮雕或立体圆雕效果,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何翔云的《双凤朝牡丹》、《双龙夺珠》、钟玉俊的《木兰从军》皆为驰名远近的杰作。 

  潮剧 

  潮剧又称“潮音戏”、“白字戏”,形成于明嘉靖以前,定称于建国以后。早期潮剧与南戏有密切的渊源关系,角色行当经历代发展变化,现分为10种丑、7种旦、5种生、3种净,以旦、丑表演较富特色。唱腔以曲牌体唱腔为主要形式,以头板、二板、三板和散板序列构成“散、慢、中、快、慢”的唱腔体制。其特征是不同曲牌的腔型和句法不变,起句和收结都有相对固定的锣鼓编配,同时有与其速度相配的过门锣鼓。揭阳素有“戏剧之乡”、“小戏之乡”的美誉,传统剧目众多,如《荔镜记》、《苏六娘》、《金花女》、《龙井渡头》等皆久演不衰;现代剧目如《李队长筹粮》、《恩怨宋家妇》等也脍炙人口,获得了文化部和省、市各级的多次奖励。 

  英歌舞 

  自明代中叶传承至今,是以《水浒》攻打大名府的故事为依据,由表演者扮成水浒人物的民间舞蹈。英歌舞分前后棚,前棚的舞蹈为主体舞者36人,执短棒相击翻转,且敲且舞,一步一呼,刚劲雄伟;后棚72人,为化装演唱。英歌舞融民间舞蹈、南拳招式和戏曲表演于一体,动作刚劲有力,队形变化多样,矫健英武,气势恢宏。揭阳市各地以普宁的英歌舞最具代表性。 

  潮乐 

  揭阳民间流行潮州音乐。潮州音乐大致分锣鼓乐、笛套古乐、弦诗乐、细乐、庙堂音乐、汉调音乐等。锣鼓乐包括大锣鼓、小锣鼓、苏锣鼓、花锣鼓等,演奏时雄壮粗犷,气势磅礴。弦诗乐以二弦为主奏乐器,演奏时以板击节,节奏灵活多变,曲调婉丽动听;细乐则以琵琶、三弦、筝为主组奏,细腻悦耳,韵味深长。久负盛名的潮州大锣鼓以打击乐为主,配以管弦乐,则柔相济,迅如雷霆乍惊,静如轻云舒卷,保留着隋唐音乐的遗风。 

  舞狮 

  舞狮活动盛行于揭阳各地。每逢节日、喜庆、剪彩,多有舞狮参加庆贺。舞狮一般由二人操纵,一人举彩球,在狮子起舞时,作为先导,另有二人戴头佛面具,手葵扇,戏狮添趣。舞时以锣鼓为节奏,舞者以娴熟的技巧做爬竿、过桥、翻身、咬球、采青等动作,舞姿矫健,时见惊验。一般还附有武术表演助兴。舞狮时鞭炮震耳,锣鼓喧天,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氛。 



----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