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文学创作>>封存永藏>>文章待编>>遗风易景>>易 风>>易风周刊(2000)>>易风周刊(8.13 - 8.19)>>黑灯瞎火之墙壁的呼吸

主题:黑灯瞎火之墙壁的呼吸
发信人: blinder()
整理人: blinder(2000-11-06 22:08:19), 站内信件

这个礼拜看了些小说,印象深的还是那几部。也没怎么多想,说哪儿算哪儿罢。

看池羽的小说总是比较悠闲的,那是一种比较传统意义上的文字。倒一杯酒,随
着文字的情节慢慢游走,山水便渐渐显然。《无伴奏音符》原先已经评过了,最
近这个星期续完了。看完了它的结尾,再想想前面发条橘子的《狗人》和《G国》
的结尾,煞是有趣。
一个总是在靠着墙呼吸,生怕那些流畅的空气不能流畅地发散开,一个却是在对
着墙呼吸,生怕自己的呼吸跑得太快,不能在墙上留下一个暂时湿润的斑痕。平
心而论,《音符》修改后的结尾比修改前的要丰满一些了,关于牧童的死以及她
的心理活动,池羽重新花费了不少笔墨来勾勒,对于老卢也没有原来交代得那么
匆忙。不过,最花心思的,还是这个结尾。我想,作为一个这样的小说,一个意
味深长的结尾似乎很重要。因为基本上感染力要跟着情节走的。写到这个结尾的
时候,池羽的散文笔法又有意无意冒了出来。总是要在最后言之有物,嘿嘿,仿
佛不这样大家就不明白了似的。当然,俺这个语气不好,好象这么写就拙劣了似
的。其实这也是传统小说优势的地方,不用那么五迷三道故弄玄虚,大家伙儿也
爱看。
《狗人》和《G国》与磨丝的《美女》有点相似,语言其实谁都能看得懂,而且整
篇流畅,顺水行舟,没什么难的。但是写的那事就不大好懂了。但也并不晦涩,
看上去属于正常人在一陌生世界干正常事儿的感觉,换了谁到那处境恐怕都会那
样。说这么些其实意思就是说那些脉络还是很清晰浅显的,重要的是非凡的想象
力。相形之下,我还是注意《美女》多些。这和这个名字无关,而是它的结尾。
这是一个非常有诗意的结尾,甚至含糊不清,远远超过《G国》和《狗人》之中显
而易见的意象或比喻。
恐怕最贴近墙壁呼吸的就是燕窝的《春暖花开》了。这个小说的确不大好懂,难
就难在情节跳跃支离,用词也总是匪夷所思。不过,看完后我还是能懂大概的,
这与自己的文学修养无关,而纯粹来自对这个人的了解。其实,从《深蓝》开始
,燕窝就在用一巨大复杂的万花筒把这些有限的小纸片颠过来倒过去地从不同角
度折射反射,弄出一堆斑斓的图案来。她自己的解释是反应不同的情绪什么的,
照我看来,这种解释可够破的。且不说这种说明对读者的阅读有多大意义上的指
导,本身这些一系列小说,就在不停地诉说同一件事情罢了。读到现在的《春暖
花开》,不能不觉得燕窝的小说顺着一种慢慢被冲淡的茶的方向前进。《深蓝》
无疑是最好的,虽然有点土腥味儿,到了鱼鳞这杯茶就完全泡开了,等到轮回,
味道就淡,于是要讲究冲茶的水的火候,也就是技巧问题。这个《春暖花开》,
仍然没有摆脱原先的桎梏。而且,燕窝开始注意到不能让太多的读者不知所云,
于是,我开始感觉读这个小说有点象读英文阅读材料:飞速地读完并且明白个大
概不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挑出那些关键字。
“所有的结局和开始时一样,无迹可寻。”
“我想撕碎那颗叫北京的星星,我想让卢羽听我说几句话。”
“我改变了,我永远改变了。”
“我也想去北京。”
“CUT!/但是不分开。/保持轨道,永远在离开。/因为分开太空洞也太孤独了。

“一个人本领再高也看不见他自己。”
以上是上半部的关键语句,其实还有一些,只不过有些重复就懒得摘录了。我们
可以看出这依旧是个关于渴望、拒绝、回忆、和坚持的小说,并且由于燕窝喋喋
不休地重复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地名,使得我不得不怀疑这个故事与北京有关。
基本上,这个小说延续了她从深蓝而始的感情挣扎的路线,甚至依旧用同样富有
张力的语言,使我觉得整个上半部充满她以前作品中常有的激情。这种激情没有
固定和清晰的形象,但是冲击力明确。这一向是燕窝所擅长而也是我所喜爱的。

燕窝还是习惯于在小说中使用诗歌的语言。最显著的一句莫过于“那个春天在我
们头顶不厌其烦地灿烂”。她摆弄这些修辞手法是如此纯熟以至于在小说中也不
自觉地要应用它。这些诗歌的语言一方面使得她的小说面目模糊不清,一方面又
使得它绚烂而耀眼——也许这两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这构成了一种迷幻式诱
惑的美丽。
《春暖花开》的下半部是我迄今读过燕窝小说中最弱势力的一个部分。那些隐藏
在小说文字中不动声色的主线开始散乱,甚至丢失。为了不至于这点太过明显,
她的情节也越来越纷乱和张皇失措,我有些怀疑燕窝试图用一种支离破碎的视线
来让我们忘记那些已经渐渐消竭的激情。为了掩盖贫乏,曾经出现的情节又开始
重复,比如《湛清华锁店》最华彩的部分。这在其他燕窝的小说中很少见到——
一般来说,她最不缺乏的就是这种非凡的色彩斑斓的想象力。她总能用一些富于
感染力的比喻来描述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在《春暖花开》的下半部中,我甚至
懒得去寻找那些行迹可疑的关键字句,最后看到那个从诗歌中蜕变过来的虚弱的
结尾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决定是正确的。
总的说来,这小说仍然告诉我燕窝在贴近着墙呼吸,所有呼出肺部的水蒸气她都
极力想让它们凝聚在墙面——仅仅自己面前的墙面。当那些空气都变成了一颗颗
水珠的时候,辨认出它们的本来面目就成为一种异常困难的事情。在呼吸变得衰
弱的时候,燕窝更加小心地聚拢它们。
于是它们反射的光线愈发成为光怪陆离的虹线。

--
可以习惯不用眼去看世界
但无法忍受不用心看世界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16.60.58.15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