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t1388(独庸生)
整理人: joyce_85(2003-04-14 23:12:49), 站内信件
|
读书杂记
看了电影《活着》,于是想看看原著。一看就深深被吸引。作者余华,用最朴实的方式,踏踏实实给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叫福贵的老人经过种种苦难,看着亲人一个个因病或意外离去,到后来一个人孤孤单单,和一头老牛,乐呵呵地活着。
故事是按时间顺序一直写下去,从民国开始,到解放,土改,人民公社,大跃进,还有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时间跨度很大。福贵一家,也可以说是所有的人,都在苦苦挣扎求生存,他们没有别的奢望,只想活着。生存,本来是生命的权力,但却是样悲哀和无奈。一次又一次挺过来,却又一次一次面对死亡,生命仿佛和人们开了一个大玩笑。
作品并不倾重对某个特定的社会时期的刻画,所以有的地方不够深入,如土改就一笔带过, 对文革也是浮光掠影式的,远达不到《芙蓉镇》的深度。作家是想以福贵的故事浓缩了中国四十至七十年代这几十年的社会真实,和多人们的命运和遭遇,意义实在不可低估。所以这些历史时期全作为一种现实背景,社会大气候,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暗暗地影响着人物的命运,并从主角一家的经历和故事体现出来。
最喜欢是作家高超的处理手法。象完全摒弃了所有技巧,少景物描写,少肖像刻画,少心理活动,少议论,少抒情,一切让人物说话,全部用故事展开。很喜欢这种朴素,直接,简单的表述方式,相信这是一种很高的技巧,才有着强烈的感染和穿透力,感觉真的很好。这部小说这样成功,这肯定是一个相当大的因素。
但我还不是十分明白,作者主要是想表达些什么?是说明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还是说人生的无奈,还是对过去的历史作真实的记录?但它是这样引人深思,又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豪无疑问这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
萧红的《呼兰河传》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看。开始时翻了几页就放下,后来竟越读越喜欢,由其是前四章,读了三次。
读了《呼兰河传》,才知道文章可以这样写,可以写得这样生动,可以写得这样优美,可以写这得这样感人,可以写得这样细腻。
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诗(如果散文诗可以很长),因为整篇简直是诗的笔触写成。茅盾就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美的歌谣。”,这评语说得太好了,我想没有比这更准确!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没有写什么大事,没有想刻意表达些什么,只是满怀感情,用生花之笔,将自已的故乡,东北一个叫呼兰河的普通小镇,活灵活现呈现在读者面前,所记的无非是地方风情,人个的生活,日常的琐事。但媚媚道来,却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诗意的体味。
细品《呼兰河传》,才明白好的文学作品是心灵的写作。如果没有深厚的感情,如果没有真实的生活,如果没有一颗纯洁的心,光有清丽的文笔,是绝对写不出这样的作品。它的好不在于其思想价值的高低,不在于技巧上的娴熟,而是来源自。。。。。有用什么词可以概括,可以准确而明确表达出来呢?自然,舒服,感人,优美,真实,是我的个人感觉。
这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
不懂评论,也没有读懂,只因喜欢,才信手涂鸦,写下一点感观。
2002年6月27日星期四
---- 游离在天地人间,徘徊在爱与恨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