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promisedland()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26 23:49:13), 站内信件
|
胡适
在中国自由主义分子中对无神论讨论最有系统的,胡适是为数不多者之一。
1919年五四运动前三个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不朽——我的宗教》一文,他认为有两种不朽论:宗教所谈人类灵魂不朽;左传上所谈的立德、立功与立言的不朽。他不相信灵魂不朽之事,因为他采纳范缜的看法,认为魂不可能脱离身体存在,肉体死亡,灵魂也随之消失。至于第二个不朽论,他是有保留的接受。因为此论有三大缺点:第一、它的标准过高,少数人才会作到;第二、作到的人不朽,失败的又不受罚,失去禁阻力,第三、标准定义不明,使人无法追随。
胡氏批评之后提出了个人的不朽论——“社会不朽”。莱布尼兹倡唯理主义,他推论宇宙是由单子组合成,和谐运行。胡氏根据莱氏的推论,认为社会每一成员是相互有影响的,行动都发生后果,每一个人的贡献或过错不管何等微不足道,仍然带给其他人连串的影响。这影响是久远无穷的,因此是不朽的。胡氏之所以倡导一己不朽之理论,并认为其理论胜过别两种不朽论,原因是:人皆能奉行,因果关系使人自律自制;它能概括人类的全部行为——无论大小贵贱的行为。
1922年胡氏在一份基督教期刊发表《基督教与中国》短文。内容论述宗教的内涵不外乎三种——伦理教训、神学体系、迷信成分。基督教的迷信是来自两千年前人的无知,应该摒除;神学体系是中世纪僧侣院士的推论,也不足取;耶稣的道德育训和社会改革,在理性尚未完全管治人类前,是可采纳的。胡氏看基督教纯粹是道德宗教,抹杀它的神学和历史成分。他尊重宗教自由,文中同时规励同道容忍基督教,试图多认识而不是一味盲目去反对。
1925年胡氏讨论基督教在中国传播的主要障碍。第一、国人要求撤消不平等条约,对外国帝国主义有了新的警觉。第二、理性主义抬头,西方科学思想传入中国,复苏国人固有哲学思想,例如宋明的道家思想和理学。第三、教会之腐败。20世纪以前的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马利逊等人,本着无比坚忍勇气,排除险阻传扬福音。至于20世纪的宗教士则沾前人之福,在颇为平坦的环境传福音,但也少受中国人之尊敬。执教于教会学校的宣教士们,生活更是舒畅悠闲,而舒适则带来腐化。另外许多
20世纪的宣教士来华的动机不纯,有人来华是因在本国不得志,才来华谋生;有人是出于健康欠佳来华求康复;有人是来观光游玩的;也有人是为了辍集古董。胡氏认为西方基会选派宣教士时,远不及外国煤油烟草公司选派驻中国内陆经理时来得谨慎。他在文内的意思显而易见——基督教若不设法克服这些大障碍,前途堪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