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武侠小说>>沧海轩-广武历史>>武侠热点>>三讲之奖>>五月评奖文章>>转贴:清剑倚黄书—我看黄易

主题:转贴:清剑倚黄书—我看黄易
发信人: gbp()
整理人: clixfon(2000-07-12 11:29:27), 站内信件

  序言
  诗曰:
    画栋飞云珠卷雨,素琴横笛月吟风;
    了心虽应了其事,终是逃世不逃名?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既是为了将自己所知所有有关黄易的看法总结一下,也

是为了做事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待;所以这篇文章虽写不出自己最高水准,

但也写成了自己的最长之作。
  对黄易我看我也可以凭这篇文章算得上是真正的黄迷了。
  心中的黄易
  自有武侠小说和武侠作家以来,相信黄易是引起最大争议的武侠作家。对待

黄易此人的态度,持平来看,站在反对立场上是比较有优势的。因为黄易的作品

优点很难归纳,但缺点却一目了然。这也许便是为何在金庸客栈中,黄迷占绝大

多数但始终被人攻击的原因。
  下面让我来就自己能力范围公正地谈谈个人心中的真正的黄易,评论作品主

要选择我认为最成功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星际浪子》三部。个人

认为对一部小说而言,主要一是主体,二是情节,三是人物,四是文笔;主体便

是小说的总体走线,勾勒表现主题框架等小说的主要因素。黄易小说的框架,本

人认为,不相对地讲,是目前出现的武侠小说作家第一人。因为黄易的小说大都

是勾勒一幅宏大的历史性画卷。以上面三部作品为例:《寻秦》是七国争霸造就

千古一帝(另外加送西楚霸王一个);《大唐》是群雄逐鹿不知燕落何家庭院?

(李代桃僵是否由此而出?还需黄老先生考证);《星际》则更为可怖,探索到

这个宇宙层次的极限,贯穿几个宇宙轮回(也是人类意识所能理解的极限)。一

部小说,尽管有些不足,但总体能令你领略到一幅活生生的历史性场景(可能纯

属虚构),那么,云某认为这部小说从框架上看已是大家手笔。仅就框架而言黄

易的小说,有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已

经脱离传统的武侠小说的结构框架,这一点,黄易是我目前所见,最具有创造性

的作家,最起码,黄易的小说框架我从未在其他任何作品中见过。
  至于主题方面,贯穿绝大多数武侠小说中的便是侠义精神。黄易的小说主题

像传统的武侠小说一样,也是以惩恶扬善,邪不胜正为主流。从《寻秦》和《大

唐》的救乱世于水火到《星际》的拯救人类于末世可见一斑。既然黄易的小说也

是宣扬侠义,那么它对读者是有其进步意义的,如果横向比较的话,个人认为也

不能说谁就是比谁进步意义更大。曾记得有人问黄易的小说究竟有什么社会公用

和审美价值?这个问题问得很大,我一直不敢回答,主要是自己从来也没有想过

这个问题。这里我将我的想法粗略地谈一下:
  道德和审美
  所谓社会公用就是上升到道德价值上讨论了,道德道德,“道高龙虎伏,德

重鬼神钦”。但请恕云某直言:
  第一,我怀疑将武侠小说用道德作为衡量准则是否有可行性和必要。按照侠

的定义:侠是仗着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和行为。在当今讲究以民主与法

制为指针的社会,尽管有时会有失偏颇,尽管侠有道德意义,但侠究竟有多大的

现实可行性和价值?同时我觉得如果对世间万事万物都用道德作为标准的话,那

我说这是犯了道德泛化这种传统文化的弊端。道德判断取代不了事实判断,单纯

用道德中善恶的分辨也是无法代替好坏是非真伪有无等判定标准的。我举个悖论

:甲为州官,其父乙犯案当斩,如何从道德上定夺?再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知

故而杀吕伯奢被人讥为奸雄,那刘备见刘安杀妻蒸骨而未置一词便是仁义?我们

便可以将《三国》付之一炬?其实在现实中有多少悲剧不是盲目用道德法庭来判

决而造成的?既有被逼发疯的早恋女学生,又有惨死于堕胎的未婚先孕的大学生

。所以我一直认为,道德不是万能的,甚至没有人道主义的道德本身就是一种残

忍的杀戮。
  第二,如果将道德作为评论武侠小说的主要指针,便极有可能会引起一种道

德标准的绝对化,我认为也是不可取的。道德标准推向极端,便助长了虚伪之风

。虚是务虚不务实,伪是为取虚名而作假。如前期否定黄易书中色情描写最后归

结为有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何人例外?
  第三,即便用道德去评论武侠小说,个人认为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一点我

会在下面阐述。这里我只想问个问题:究竟《鹿鼎记》有何道德价值?是批判么

?!其实大家都是一个完整的社会人,道德上的取舍自在你心。同时我否认黄易

小说因为有功利主义的成分而对社会公用方面的进步不大,因为只有历史超越目

前阶段,才能有究竟那种意识形态更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结论;而对自己,在德仁

义圣的海洋中,我只知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人予一分,我予三分;天道有

常,报应不爽!
  就个人而言,我很少和别人谈道德,既是自己的道德观本身就是唯心的,并

且也担心他人说的太有道理而动摇自己的本来看法。正向客栈前些日子有人提出

的“文以载道”,尽管武侠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文学,但我们决不能自甘下流,只

要是小说都有其要表明或多或少的道德。
  武侠小说像中国传统文化一样,在道德上的集中体现不过也是义(德)利二

字,义利之辨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始终,千百年来义利之辨的中心是以义为主

还是以利为主。黄易的小说从道德上看是合理的功利主义,其实功利二字并不很

确切,应当是有一些义利的意思,即符合道义的利。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好色也是一样。而黄易小说中的义利是何者为先呢?我看是以义为先。像《寻秦

》中项少龙重友轻色、名利双弃;像《星际》中方舟在屡次取利苟活和取义即丧

中选择后者(可参见方舟初次到黑狱等段落),再像《大唐》中寇仲在朋友和江

山面前宁取前者等。义利两字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本身我认为就是中国人

自身的一次觉醒。当然,功利主义崇尚个性强调个人解放,重视自身人格的独立

本身要少了一些东方人传统的奉献精神。正因为如此,所以甚至有这样的句子出

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但不知道黄易这种合理的功利主义应当如何评判。古往今来,每个人都有自

己关于义利的看法。从先秦孔子的重义轻利,韩非的崇利简义,墨子的义利兼收

,老庄的义利双弃到近代严复宣扬功利主义,章太炎则强调道义为主,两千年争

论不休;所以我认为如果就是要分清以德(义)为本还是以利为本,那已经不是

客栈我们这些网虫所能探讨出结果的问题,尽管我希望大家探讨出结果以便名垂

青史。其实,当今社会正如十六个字所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

为利往。完全利己的功利主义和盲目的拜金热潮泛滥,究竟在这里空讲道德还有

什么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真的想不明白!
  从审美价值上看,黄易的作品不是唯美主义,相反倒是功利和现实主义的体

现,但更加接近现实,虽然没有理想主义那么浪漫,但由于俗气所以反而更能吸

引一些俗人。审美其实主要就是个因人而异的角度问题,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谈谈情节
  情节与人物是小说最能吸引读者的两个要素。先看情节。从黄易小说的情节

看,成功运用悬念和玄幻来吸引读者。黄易小说中的悬念得益于一些现代媒体的

手段,例如现代电影。黄易书中大都属于悬念遍布,大悬念贯穿于作品始终,同

时大中见小,小悬念环布,一环扣一环,悬念进行通常一收一放,且经常大收小

放,累计到最后无可附加才完全放手,使情节充满张力,让你一气呵成看完才叫

过瘾。这也许便是大多数黄迷如今紧跟《大唐》不放的原因。正像一个朋友所说

:看黄易的书有点看美国大片的意思。很是,黄易作品中的悬念的调动和电影很

相象,而且我看《星际》时,甚至怀疑脱胎于《星球大战》。我以三部小说为例

来谈谈情节中的悬念。
  《寻秦》开篇便用秦始皇为悬念,他人口述一转,赵姬所言再一转,亲身求

证出死路,然后打破一切墨守陈规,创造秦始皇;个人认为很是震撼!《星际》

是以黑狱为悬念,以方舟为线索,初敌联邦姬慧芙,化敌为友;再敌罪恶乐园改

造人,亦是同类;三敌黑狱军团,正是宇宙众所公敌,无可商量,唯有斗争;贯

穿于宇宙时空,个人认为很是浪漫!
  《大唐》是以双主角为走线,一分为二,二者合一;寇仲的悬念是与如何入

世与李世民问鼎中原,徐子陵的悬念是如何求得打破仁义道德的出世;寇仲修外

,徐子陵省内,但二人的朋义之情没此厚彼薄之分,像这种对立而统一的双主人

公也是我见所未见的一种格局;单就悬念而言,如果现在有人能将《大唐》的结

局给我看看,我宁肯给他一个月的薪水。
  情节中的玄幻分为玄和幻两部分。黄易的玄集中体现在人物的玄化,是在精

神为主的基础上,窥探人主要在意识等内在的最终可能发展方向,而我感到有些

好笑的是这种玄化的本质却非常类似与用做批判黄易道德标准的中国传统儒家所

探寻的人学天道:一天人,合内外的超越境界;而《破碎虚空》和《覆雨翻云》

的超凡之道和儒家所提的天人合一区别也就多了一步烘托小说效果的道家飞升;

而黄易小说中武功描写也带有这种玄化特点。黄易小说中武功修为已经突破传统

的打针吃药的模式,重在人本身境界的提高。打斗讲究的也不再是以招式为主而

是以互奕为主,如《寻秦》中项少龙的气势;《大唐》中徐寇二人的奕道象井中

月、遁去的一等。黄易的幻集中体现在情节的变幻,就是打破常规四个字。黄易

的情节发展大都反其道而行之,如黄易最擅长玩的情节就是置于生地而后死,像

《寻秦》中项少龙胜而逢败于李牧;《星际》中方舟生而复死于天美等。总之,

黄易的情节变幻只能说是无从想象四个字。情节的塑造目的就是达到景象历历的

境界,产生像古道西风瘦马的悲凉和星垂平野阔的清寂;黄易的情节用书评的话

说就是:跨越现实和幻想的边界,踏足于连续玄异的梦域。有创造历史的玄妙(

《寻秦》);有深入银心的奇奥(《星际》);有露宿破庙的戚苦;有风萧易水

的豪情(《大唐》);不一而足。甚至我在看《大唐》三十六时,竟有拣尽寒枝

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味道。他妈的,黄易这小子真是进步了,爽爽爽!另外,

我看出一个幸运和一个不幸。不幸的是我已看出,决无徐寇两人能像《寻秦》一

样代替李世民的可能了;幸运的是我的一个现实的猜想,只有两个字—奇怪。
  黄易在情节中是有一些漏洞,像历史上的项羽;《寻秦》中的百战刀,《星

际》中的正负极子性质;《大唐》中的示敌以弱。其实像这种漏洞任何人的作品

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其实如果是情节发展的需要,我认为是可以原谅的。
  人和物
  黄易作品情节虽有漏洞,但构思得超凡脱俗,美妙绝伦。不夸张地说黄易已

经是一个构造情节的超一流高手;但也许正因为他太精于情节的设计所以对人物

的刻画不是很全面深刻。我这里说的人物不单单指小说的角色的塑造,同时还包

括景物的描写,这也许是黄易作品中最大的不足之处。
  先看角色,角色的描写分外在和内在两个部分。外在就是肖像了,不仅包括

面貌体态和衣着等方面,还有蕴于其中的神韵和情态。对主角黄易两者还可勉强

胜任,而对其他人物就力有不逮,黄易的肖像描写主要是角色的外表和内心没有

统一的反映。黄易的肖像描写仅可看出性别年龄相貌,对出身教养经历却基本没

有涉及,所以从肖像上看人物便没有其独特的特征,也缺乏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和

感情。像黄易的小说中出场的女子从肖像上看基本上除了美女就是靓女,云玉真

、姗娜丽娃和赵致等在肖像上有什么实质的区别?角色描写的内在就是人物的性

格了,刻画人物的性格主要有三种方法:行动、对话和心理描写。角色的行动是

性格的直接体现,典型的人物应当有典型的行动,这一点我可举个例子:《大唐

》中有一段徐子陵入川寇仲南下,请各位试想一下将两个人换换有无不妥(目的

除外),个人认为其差别很小。另外,徐子陵的行事总有种类似寇仲的感觉,似

乎与徐子陵的性格有些出入。对话是塑造人物性格的材料和手段,所谓言为心声

,从对话中应当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这一点,黄易虽然没有达到如闻其声,如

见其人的境界,但有很多人物的性格可得到体现。再像《大唐》中从对话可以看

到杜伏威的狠辣,李世民的沉智,窦建德的健爽,王世充的怯懦。黄易的心理描

写很有意思,我说有意思是说他写的很现实,摆脱了传统武侠中一成不变的行侠

天下的模式。又如《大唐》中寇徐两人总的心理走线,初期两人只想生存,而后

想要发财,再次想要出人头地,最后定了个出世和入世的终极目标:当圣隐和皇

帝。
  总的来说,黄易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大多可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原型,像项

少龙好色,方舟怕死,徐子陵寇仲利益至上;我觉得由于主人公有这样那样的缺

点反而更加贴近生活,读时多了参与性的亲切感觉。令你可以领会项少龙的热情

好动,方舟的惫懒质朴,寇仲的强悍坚毅和徐子陵的潇洒出尘。但纵看黄易的小

说,其主要角色有一种因为性格基本雷同而造成的面目模糊感,像男主人公的好

人主义:项少龙和李园、韩闯;方舟和巴斯基;徐子陵寇仲和跋锋寒侯希白大都

开始势不两立以除掉对方为己任,而后和风细雨,语气急转,莫名奇抄的化干戈

为玉帛,在感叹主人公的宽广胸怀之余,只能叹一句: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

化快。而女主角的才干性格面目则感觉更像,清一色的羡慕人间至爱的仙女下凡

的通灌胡法。如果说你让我画纪嫣然和姬慧芙;师妃喧和石青璇画像,我会将她

们画成一个人(可能其他黄迷不一样)。
  其实,谈一部成名的小说通常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分不开。正如一部武侠小说

所说:绝世的武功应由绝世的人物拥有;小说也是如此,传世的作品需要传世的

人物宣扬,对一个成名小说作家,谈曹雪芹我想到的是多愁善感的林黛玉;谈赛

万提斯我想到的是堂吉诃得;提到金庸我想到的是令狐冲,而提到黄易,我先想

到的的的确确是《大唐双龙传》,这也说明了黄易的角色塑造的并没有完全深入

人心。对比与黄易书中的情节,那角色的吸引力确实要弱一些。记得用以前反黄

迷的一句名言叫:女子淫荡荡,男儿白痴痴,尽管是意气之言,但其中的含义我

认为有部分可以说是正确的。如果有人问:黄易是在为写人而写人么?我会回答

:不是,黄易是在尽量避免人物的描写,尤其是配角。
  景色描写是小说的另一个重要的部分。物色之动,心亦摇焉。从黄易景色描

写手法上看,粗略勾勒的有之,精细描画的不见,比拟少少,白描多多。观其效

果大部分只在表现环境渲染气氛,而能衬托人物和影映主题则很少。例如请看下

面三段文字:
  《笑傲江湖》—黑夜之中,但听得骡子的四只蹄子打在官道之上,清脆悦耳

,令狐冲向外望去,月色如水,泻在一条又宽又直的官道上,轻烟薄雾,笼罩在

道旁树梢,骡车缓缓—驶入雾中,远处景物便看不分明,盈盈的脊背也裹在一层

薄雾之中。其时正当初春,野花的香气忽浓忽淡,微风拂面,说不出的欢畅。
  《多情剑客无情剑》—冷风如刀,以大地为砧板,视众生为鱼肉。万里飞雪

,将苍穹作洪炉,溶万物为白银。雪将住,风未停,一辆马车自北面而来,滚动

的车轮碾碎了地上的冰雪,却碾不碎天地间的寂寞。
  《寻秦记》—顺眼往外望去,一片葱绿,天空蓝地异乎寻常,冉冉飘舞地白

云比棉花更纤细整洁。
  中肯来说,黄易的景物描写由于缺乏人物和情节的融入,所以多了些突兀的

感觉,由于我对黄易很尊敬,所以我不敢随意指正黄易的小说,我举一个随便的

例子:
  有一枚硬币落在地上。
  有一枚硬币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公正的看,黄易作品大部分只是前者。但我曾提过黄易正在进步,请看:《

大唐》三十六:转一个弯后,寇仲来到一处高崖之上,在月照蒙蒙的光色下,磅

礴浩荡的大河从西滚滚而来,朝东回延逶迤而去,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寇

仲不由停下脚步,两岸林接丘,山接江的无限往四方扩展,大地苍茫。古往今来

,多少英雄豪杰,为这片美丽的土地争逐血战,以决定谁是皇者。酷!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但如果有人问:黄易是为写景而写景么?我会回答:不是,黄易通常只在万

分需要避无可避时才作景物描写。
  关于文笔
  当然,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是同文笔密不可分的。文笔是小说如何实现的一种

艺术,文笔的效果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消极是将话说得明白通顺平匀稳密即可,

而积极的文笔除了具备上述条件,还要求随情即景,极尽能事,产生可感的立体

印象。黄易作品以我所见只能算是一半一半,黄易的文笔有时确有欠功底,也略

输文采。例如上面谈论的黄易的人和物的描写。黄易的文笔让人有黑白分明、缺

乏色彩的感觉,只是寥寥几笔,读者被吸引的主要是情节,而并非他的文笔。
  但黄易的文笔没有艰涩含糊罗嗦三大小说的绊脚石,不艰涩是不用罨秀来代

替蕴秀,以冷僻炫耀学问的高深;不含糊是没有雾里看花和水中赏月的朦胧,把

思想的模糊写之于笔;不罗嗦不是指文章的篇幅,而是不向云某此等人物,下笔

不能自休,繁冗而不知所云。我看黄易的小说,总的来讲,觉得很流畅清晰整洁

,虽不是阳春白雪,也算的上是小桥流水。流畅是黄易的小说可以读的很快,语

言纯朴平易,没有妄求文采绚烂而丢失根本;清晰是黄易作品没有浮雕的印象,

直述细节,虽没有含沙射影借喻其他,但能见度还是很高;整洁是不是以字数来

论,公正的公式是:字数(除以)内容。黄易小说虽然达不到我辈客栈诸位口号

简洁的高深境界,但感觉不到作者是在为了写文章而写文章,尽管《大唐》可能

要创造无人能打破的武侠长篇的纪录。总之我看黄易的文笔用八个字总结是:虽

无大功,亦无大过。
  综论
  黄易作品的流线按照我猜测的看法,当是先《覆雨翻云》然后《寻秦记》然

后《大唐双龙传》因为我从三部作品中看到黄易的思想是随着主人公的思想在逐

渐走向成熟,有人说黄易写文章没有用心,个人认为可能用心不够,只是达到通

过自己小说的人物反过来影响自己思想的初级境界?
  凡是艺术,为的都是形象,通过产生可感的立体印象,进而接受蕴藏其中的

思想和感情,文学也不例外。但文学同电影等艺术有所不同,电影是一种形象性

艺术,可直接通过可感的东西诉之于人;而文学是通过作品中描述的情节人物环

境,激发我们的想象,然后引起立体般的感受和情绪上的共鸣。对任何一件东西

,或者一部小说,或者一道风景,再或者一段感情,如何来论喜不喜欢?黄易的

大唐三十六中给了一个有趣的答案:代入两字。黄易这家伙,我看很善于将复杂

道理简单化,正是代入二字,也是道家所说的入,道尽世情原委!世人所谓行事

有方,结局自圆。放到小说方面,方就是唯用心耳。那么黄易用心了没有,评价

这一点的唯一标准便是是否同读者产生心与心之间的共鸣,也就是如心,或者叫

做代入。或者也可以叫以人为本!至于真正的答案,不过还是一个选择题!黄易

此人在思想上主要是秉承中国传统的道家思想,故黄易作品的追求是在探寻尘世

凡人超越自身可能性的目标和形式,即是凡人之道。
  问世间,情为何物?我看武侠小说既罕有能打动自己的情也不是为了看雪月

风花、流香暗度,这主要是个人认为如果一段情可以用文字或者语言加以形容或

叙述,那这段感情绝对不是情的极境。那么侠呢?云某私心认为只有一句话,是

一种若是天色暗淡,有我鲜血在此的精神!
  如果说武侠小说的侠都有一个除侠之外的偏重,那么金庸是情;古龙是义;

黄易是人。因为黄易的作品写的是尘世凡人,所追求的东西是凡人之道,所持的

思想是以人为本!而黄易如要空前绝后,云抖胆送他一个没有一个武侠作家能做

到的冷字;详细说就是: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而当黄易

小说真正做到这一点,那就像天下所有走到极至一样,最后只剩下三个字:冷和

寂寞!
  最后想问一个问题,您看一部武侠小说究竟是为了看什么呢?是文笔人物还

是道德?就我个人而言,我看一部武侠小说主要是为了情节,文笔等因素相对次

要一些。一部武侠小说有了好的情节,那就等于有了风骨,即便文笔等方面的包

装差一些,也是可以吸引像我这样的一部分人。当然,如果能诸般求全就更好了

。就对各武侠小就对武侠小说作家的看法而言,我认为黄易是金庸封笔后,出现

的最有才情天分的作家;对金庸我一直是仰慕的,但云某认为如果武侠世界永远

只有金庸,那不管对于金庸、武侠迷、武侠世界都是一个天大的讽刺和令人心碎

的悲剧。正是为了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所以我宁愿不遗余力地支持还缺点多多

的黄易,也不愿永远老死在看尽善尽美的第一百遍金庸的世界!得之,我幸;不

得,乃命,如此而已!!
  诗曰:
    天下英才出我辈,一入网坛岁月摧;
    古黄今道谈笑中,不胜游云一场醉。


 


--
※ 修改:.gbp 于 May 27 01:04:46 修改本文.[FROM: 61.141.249.156]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61.141.249.156]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