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linghuhao()
整理人: yerk(2000-07-12 11:29:27), 站内信件
|
一部好看耐看的武侠小说一般都具有动人的情节,鲜明的人
物,扣人心弦的武打等,而这一切均可归纳为“文”和“武”。
这里的“文”并非指小说中的人物文采飘逸,出口成章,而
是指小说作者的文学功底扎实与否,文字素养深厚与否,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文笔的优劣。就可读性而言,作者的文笔往往占据了
很大一部分。感人的情节,鲜活的人物,精彩的对话,凄美的恋
情,乃至热闹的打斗场面,微小关键的细节,都是通过作者手中
的笔一字一句表达出来的;枯燥的文字则往往令读者倒胃。不同
的“文”就形成了不同作家的风格。
而“武”则是通过“武”对“侠”进行诠释,以“武”来实
现“侠”,来升华“侠”。“侠”是目的,“武”是手段。借武
来描绘人物的精神世界是小说的一种重要表现手段,不同性格的
人物往往与其别具一格的“武功”“招式”相称。所以说“武”
在新派武侠中虽已退居次要,但却是必不可少的。“武”以“文
”来表达,“文”必须通过“武”来衬托。对“武”的描写各个
作家也有不同的手法,也是其风格的体现。
优秀的武侠小说家是能将“文”与“武”共熔于一炉,融会
贯通,刚柔互济,使其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对“文”和“武”
处理的好坏是衡量不同作家水平高低的体现,也是其独特风格的
标志。
下面列举几位优秀武侠小说家的“文”与“武”:
1.金庸行文如滔滔长江之水,气势磅礴,旁征博引,讲史畅
论于无形中,融汇古今中外百家之长;善于从各个角度把握事件
的精髓,描绘人物的性格特点,这点在“武”的方面也可体现;
武功是内外兼修,注重个人的修习,由巧而拙,由形而神,由有
到无;打斗场面招式与人的精气神并重,主观与旁观,正面与侧
面进行烘托(《雪山飞狐》中宝树讲述的“胡苗比武”一节最为
精彩)。此成就其综艺侠情风格。
2.古龙行文喜用短句,简洁明了,干脆有力,善于借鉴现代
外国小说表现手法,表现新思想,颇具剧本特色,其人物对话描写
尤有特色,是促进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不过有些对话稍显多余
。其武功不重招式,“小李飞刀,例不虚发”是其特点,其比武
前后过程对紧张气氛,双方心理的描写堪称一绝。此成就其新派
风格。
3.梁羽生因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所以其行文具有中国古典
小说之美,有纯朴的中国传统味道。才子佳人,文武双全,吟诗
作赋是其特点之一,以武侠抒发对历史发展的见解,侠史并重是
其另一特点。梁氏的武则延续旧派传统技击风格,虚实相间。此
成就其传统名士派风格。惟其不足人物性格过于概念化。
4. 萧逸行文如诗如画,别具散文的意境,其字里行间处处
流露着诗情画意,读其文可在脑中形成一幅画,一首诗。其武则
强调师法自然,强调灵智,领悟。不足之处是散文化的行文使得
节奏偏慢,有拖拉之感。同是“诗情画意”风格的慕容美在<<风
云榜>>的行文则张驰有力,只是人物刻画稍欠力度,若能将其二
者巧妙结合则为诗情画意派之完美风格。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 来源:.月光软件站 http://www.moon-soft.com.[FROM: 202.103.46.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