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信人: yong1015(色猪)
整理人: jackneng01(2002-07-21 08:38:40), 站内信件
|
作曲、编曲、Midi:周志勇
编号:雨果Kilgo KG1020-2
类别:新世纪中国音乐
黄河是中华大地上仅次于长江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中国内陆九省,入渤海,总长四千八百余公里,流域面积超过百万平方公里。与长江相比,黄河似乎更能代表中华民族,它孕育出华夏文明,哺养了炎黄子孙,是中国历史的发源地,也是中华文化的摇篮和象征。雨果新近出版的一张重量级大制作专辑,围绕着生养你我的这片黄土地,怀着对黄河的深刻情感,唱出诉述不尽的故事,勾起每一位中国人溯源寻根的情怀,再次掀起一股“中国新世纪音乐”的热潮,这就是周志勇的《大黄河》。
以“新世纪”(New Age)为构思创意,以Midi为手段的音乐制作,如今在中国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了。作曲家周志勇以他独特的音乐感觉和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尝试着用音乐阐释富有艺术魅力的中国传统文化。《大黄河》是这位原创音乐代表人物呕心沥血的作品,运用了现代音乐语言,执守民族根基,体现出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又融汇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周志勇负责了《大黄河》九首乐曲的创作、编曲和Midi演奏,但这还不是此碟所包含的全部意义,参与演唱演奏的其余音乐人都是当代中国音乐界的精英,著名的老一辈歌唱家吴雁泽、青年歌手谭晶、民族管乐器演奏大师张维良、吹奏乐器高手戴亚、吸引力和音组、北京室内乐合唱团、中国首席乐队、北京乡土和音乐学院二胡组等这一长串名字,意味着来自古典、民族、通俗不同领域的老、中、青音乐家们济济一堂,为《黄河》的音乐长卷画下各自细腻丰润的色彩。
《大黄河》在Track 1《河水荡漾》中拉开序幕,这是一段着意于写景的音乐,描绘清风轻拂下欢畅流泄的黄河水,全曲没有歌词,由三位青春可爱的女孩组成的吸引力和音组,是其中亮丽的风景。她们充满活力与朝气的和声,借景抒发出黄河人的喜悦心情。Track 3《大黄河(云帆)》以险滩激流中的航行为场景,讴歌了行船人奋勇搏击的豪迈精神。“云帆高挂着永远的相伴,把巨浪举过头顶,把狂风搂在胸前,风浪的艰险为云帆,更增添几分悠然。”王道诚写的歌词大气宽宏,演唱家吴雁泽的表现更为出色。吴老先生虽已年近六十,但三十多年的演唱生涯积累下的深厚功底依然实力逼人,伴奏在此曲中的能量不可谓不强,吴老先生的歌声从容不迫,他毋需声嘶力竭地凸显自己的主角地位,而每每从伴奏音乐中飘扬而出,正如惊涛骇浪中的船工,稳舵扬帆,坚定不移地把握一叶扁舟的前进方向,使人由衷地心生敬意。
Track 4《美人》是《大黄河》中极具特色的一曲,和Track 1类似,它使用了女声三重唱为和声主体,所不同的是,吸引力和音组是通俗类的演唱团队,此曲中的北京乡土和音三重唱的团员都是正统的民族声乐家,因此她们在表演中给听众的感受完全不同于前者。中国传统女性质朴中显出洒脱,炽热中透着柔美的气质在她们真情流露的哼唱中被刻划得唯妙唯肖。《大黄河》的几支合唱队伍里,北京室内乐合唱团是男声合唱团,演出的三首歌曲《源》、《大漠》、《金黄》都带有雄浑的阳刚之气,力度沉稳,气势非凡。周志勇和许多致力于中国新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一样,十分重视民乐器不同于西洋乐器的独特表现力,因此在《大黄河》里使用民乐器加入点缀成为他编曲的必然选择。Track 7《山色空蒙》的埙,Track 9《岸》的尺八,是民乐器音色与电子合成器音色结合得最好的两首乐曲,特别是《山色空蒙》一曲,谭晶的低吟浅唱以凄迷悠远的埙来相伴,果然是天作之合。
雨果录制《大黄河》采用的是多轨录音技术,但不是我们熟悉的惯常方式,而是前期直通20比特的多轨录音:立体声AKG-422话筒经过Studer Micvalve D19(20比特电子管话筒放大器,具ADAT的数码光纤)再直入ADAT XT20多轨录音机,不经过模拟调音台的控制程序,把失真降低到最小。前期在北京录好的32轨母带,再到香港雨果录音室以24比特技术进行直接混音,这样出来的声音颗粒感和密集度达到了较高的听音水准。有消息传来,雨果正与台湾公司合作,还将推出《大黄河》专辑的DTS/AC3 DVDVideo和DVD Audio,AV迷和要求更高的发烧友不妨耐心等待。

----
世人皆聪明,为何我不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