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音乐天地>>● 古典音乐>>个人文集>>piy>>教学生弹巴赫

主题:教学生弹巴赫
发信人: piy(布伦德尔)
整理人: sisi8597(2004-01-04 03:45:11), 站内信件
   今天我学生来上课,弹巴赫英国组曲的一首基格,于是我又重读了一遍巴赫英国组曲这个无价之宝。像这样的作品,是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感受的。我兴奋于作品中音和音之间的张力,每个音似乎都是不经意间写下的,但是却都写在了最合适的位置。每个音都有文章,每个音都不能少。巴赫写东西是很简洁的,没有后期作曲家那种在纸上泼墨那种欲望,正应了写文章之道“字不能删,乃见其密”。
    
   声部与声部见的协作是美的,同一声部音与音的张力是美的。整体的布局是美的。不变得节奏是美的,控制于被控制,那种呼之欲出却无法一泻千里的感觉是美的。我尽可能的把这种种美传达给我的学生,以我的情绪感染她。终于,她的弹奏起了变化,本来一个个苍白孤立的音变得丰润起来。张力也渐渐有了,脉动起伏,立体感也有了。唉,可是她只是在模仿我的感觉,只是在模仿我,她模仿着完成了一件艺术品,可她一脸木然,根本不知道艺术品的价值。她弹的很好,可是我知道她的内心,一点也没有激动,感动,可以说是无动于衷。再看看她的母亲,也是一脸茫然的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她们都没有感受到在这个屋子里所起的变化!
   
   我于是想到巴赫其人,在他的时代他并不出名,他写了那么多伟大的作品,赋格的艺术,弥撒,勃兰登堡,平均率。。。。。。,可是当时的人们无视于他的存在。无视于他所创造的一切,无视于他的艺术,无视于他艺术的美。甚至在他死后很多年,直到贝多芬时代,他依然不为人知,――――直到门德而松的出现
   

   1750年,巴赫逝世,艺术的大厦轰然倒塌,可是人类直到很多年后才意识到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而大地震真正发生的时候,街市阑珊,行人匆匆,风景依旧,一切如常



----
花丛中的大炮,大炮中的花束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