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人文艺术>>● 宗教信仰>>思想流派>>诸子百家>>>>>>读《孟子》有感(5)----孟子不诚

主题:读《孟子》有感(5)----孟子不诚
发信人: zbw(蝶之仙)
整理人: ulrikeyan(2004-08-03 02:31:51), 站内信件

------------------------------------
《孟子》《离娄上》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

:辟,去声。作、兴,皆起也。盍,何不也。西伯,即文王也。纣命为西方诸侯之长,得专征伐,故称西伯。太公,姜姓,吕氏,名尚。文王发政,必先鳏寡孤独,庶人之老,皆无冻馁,故伯夷、太公来就其养,非求仕也。


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

:焉,于虔反。二老,伯夷、太公也。大老,言非常人之老者。天下之父,言齿德皆尊,如众父然。既得其心,则天下之心不能外矣。萧何所谓养民致贤以图天下者,暗与此合,但其意则有公私之辨,学者又不可以不察也。


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七年,以小国而言也。大国五年,在其中矣。
------------------------------------

  治国之道在于均衡发展,而不是连锁反映。孟子论政,往往夸大,常说如果能做到A,就能做到B,于是就能得到C,于是就能得天下了。如果治国真象撬动杠杆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谁会不听孟子的话呢?
  正因为孟子往往夸大自己的主张所能得到的效果,因此君王们最终没有采纳他的主张。用孟子的话来说:“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
飘飘似蝶
    渺渺如仙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