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区 [关闭][返回]

当前位置:网易精华区>>讨论区精华>>业余爱好>>茶文化>>茶道。>>日本茶道>>日本茶道学习笔记(转载)--贰课

主题:日本茶道学习笔记(转载)--贰课
发信人: cyanide2001(氰化菊花)
整理人: actt(2002-07-18 11:39:16), 站内信件
日本茶道学习笔记

第二课:

●茶碗和棗的擦拭等——

  课一开始,先生就拿来了一个茶碗(ちゃわん)、一枚棗(なつめ)、一柄茶杓(ちゃしゃく)、一柄茶筅(ちやせん),以及一幅茶巾(ちゃきん)。此皆茶道的主要用具也。将帛纱折叠以拭棗——所谓棗,乃是装茶末的小盒,圆形,平顶盖,高约寸许,多为漆器。以左手端棗,右手持三折之帛纱,以其折棱处拭棗之顶盖,先拭圆形之上端,再拭圆形之下端,如书假名“こ”字形(见下图)。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xcbj/cdkbj05.jpg

    再拭茶杓。茶杓约半尺长,竹制,如挖耳勺之放大(菊亭:多俗的比喻……丝毫也不风雅!),中有一节,乃天然竹节也(见下图)。将帛纱两折,面朝上放于左手掌中,手掌平端,五指并拢,指尖朝向身体右侧。右手食拇二指持茶杓之末端,放于帛纱上,左手拇指张开,即合拢帛纱,以拭茶杓。先由内向外,拭茶杓上下两侧,至端后由外向内拭茶杓左右两侧,再拭回(拭左右),至端后由外向内再拭上下两侧,复拭回(拭上下)。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xcbj/cdkbj07.jpg

  次及茶巾之折叠法。茶巾乃一幅长约一尺,宽约半尺的绵纱,以长为左右,宽为上下,则上下皆有缝边,反向呈“S”形状,将上端缝边向自(则下端缝边自然向人),外折三分之一,再外折三分之一,也即平均三折,然后如折帛纱般,将其二折,再稍折右侧(见下图)。注意,折茶巾时,左手拇指在茶巾内时(如折帛纱步骤⑤),余四指并拢,斜托茶巾下,最好指尖不要露出。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xcbj/chajin.jpg

  茶巾与帛纱等不同,是湿的,平日持其两对角,使一半自然向外下垂,然后再两折,浸于水中,用时取出拧干。此物既薄,又常浸水,想必与怀纸同,皆消耗品也。

  茶巾是用来擦拭茶碗的,首先将茶碗正面面对自己(一般花纹重的一面为正面,如果完全没有花纹……赤军武家流建议:磕个缺口出来做正面好了……),茶巾折多的一面向下,且对外侧,放置在茶碗底部。擦碗时以右手捉其向内侧一端的折口,提起(此时变为一折),向外搭于茶碗左侧,左手转动茶碗,右手持茶巾同时擦拭碗的内外边,约转两大一小三次,正好两圈,仍使茶碗正面朝己。然后捉起搭在碗边的茶巾(自然变成两折),稍卷其一端,放置在碗底。再以茶巾擦拭碗底,如一大一小写两个“い”字,将茶巾翻面,置于碗底。此时茶巾的折法和位置,应与擦拭前同。

  再讲茶筅,也即茶刷子,绝类打蛋器,只是形小,且为竹制(菊亭:你就没有风雅一点的比喻吗?!)柄有一节,节的上部缚以一深色细绳,有绳结者为正面(见下图)。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xcbj/chashua.jpg


●为客之道与食用茶点——

  茶室为标准八畳大小,因教学需要,分为两部分,恰如两个四畳半茶室。已经甚小了,真不知马羽茶元所谓自造“半畳庵”者,如何坐人,如何转身。半畳大小,不如中国一普通茶桌也,半畳茶室,恰如半截美人般,不中看亦不中用……(若坐两人,则势必磨膝贴肩,连茶釜都无处摆放——或者马羽茶道,真是用来泡妞的?……汗)。闲话休提,如下图,客人坐于客人席上,主席在接近壁龛一侧。而贵人席,此情境下,就由授课先生盘踞。

http://www.sekigun.com/history/xcbj/cdkbj01.jpg

  跪坐之地,膝盖要距畳边十六棱(畳上的竹编条纹),约一拃半(若高大如楠木大熊等人,一拃足矣,瘦小如我家猿芝,恐两拃不止)。客人需将折扇置于面前,柄向右,距畳边一棱。折扇竹柄面向上,切记切记。和扇分多种,茶扇专划一类,较常扇为小,上书茶道文章,多为利休百首云。若我武家品茶,岂能如此小气?定要用乌油铁骨大扇如朱公聪所用者,或折扇军配上书《孙子》十三篇者,如此既可彰显“枕戈待旦”之意,又可用来防身,不亦妙乎?

  客人虽将折扇柄向右放置,但若多人做客,则扇柄须一一相对。四畳半茶室,只能容两客,否则若有十七八客(菊亭,点茶人要累死的!),折扇排列,想必美观大方,足够风雅了也。

  主人于点茶前,先出而向客人行礼,并向贵人行礼。客人须同时回礼,并向贵人行礼,然后,将折扇撤至身后,距身后畳边一棱处。主人先上茶点,客人须感谢,待主人一切准备就绪,开始点茶时,始端起茶点盘,再感谢一下,然后食用。茶点盘放置在客人对面,但在客人席畳外,客人须从怀中取出怀纸,折口向己,放置在面前,然后取一块茶点(用手,或用主人准备好的竹签),放在怀纸上。茶点若小,可以手撮而食之,若大,可从怀纸内取出果子切切而食之。切一块食一块,不可全部切开再食用,此法与西餐不同,望切支丹的诸位切记切记!

  切茶点,吃茶点,均须用左手将怀纸端起,不可就畳上切食。食毕,将最上一张怀纸的右上端折起一角,以擦拭手指(什么?阁下是用整个手抓握茶点而食的?这个……关于豪放的武家茶道,目前正在策划中……若真如此,阁下不妨擦在衣襟上,以示富贵……)然后,从下方折上此张怀纸,叠小,夹于怀纸摞内,再放回怀内。若有多人做客,取毕茶点,食用前,须将茶点盘奉于下一位客人,否则,放于自己身前,距壁龛较远的一侧。

●饮茶心得——

  主人点得薄茶,将碗正面朝向客人,放于往来席上接近点茶席之一角。客人须双手握拳,支撑身体,膝行往前取饮——若身法灵巧如藤林等忍者,恐怕略一支撑,则飞越点茶人头顶去,殊不雅观,切忌切忌;而臃肿如千叶采女者,则定然反复倒手,不动如山,气喘如牛,望茶兴叹,想必亦是一景也。膝行接近茶碗后,以右手取碗放于身前,再双拳支撑身体向后一步,右手再取茶碗放于身前……如此反复,至回归原位,始将茶碗放置在所坐畳内。

  饮茶时,用右手端起碗,放置在左手掌上,左手需五指并拢,不可作龙爪、虎爪,如乞丐托钵状。然后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至最大,扶着碗边——此为持碗之法也。如上,高端起碗至面前,以示致礼,然后右手合拢,转动碗边。如将碗拟为时钟,则约从一时处转向三时处,转两次,以示谦卑,不敢使用茶碗正面。张开右手拇指如前,仰头饮茶。

  一般普通饭碗大小之茶碗,点茶仅止一碗底,约三到四口饮尽。但茶甚烫口,强自狠饮,却是苦事。若我武家之茶道,则不妨鼓唇狂吹,然后一口到底,岂不豪爽?主人也可询问:“茶热否?”则客人回答:“为将者,死都不怕,还怕茶热?!”则关东武士悍勇之风,将跃然于茶室中矣。

  饮茶最后一口,务必大声啜吸,以告点茶人:吾用完了也。若去西式咖啡之厅,则绝对不可如此,切记切记。饮毕,以右手食中两指擦拭所饮处,再将手指于怀内怀纸上拭净。自三时到一时,倒转茶碗两次,仍恢复正面向己。将茶碗放置于所坐畳外,行真礼状,以欣赏茶碗之整体。复双肘支膝上,以双手取茶碗,翻覆观看其细部。最后放下茶碗,观察其整体如前。菊亭式部,爱陶者也,翻来覆去,仔细赏玩,不肯放手,不免使点茶人心焦气燥。若我武家,则可不必如此,武士所爱之物唯有刀剑甲胄,何有爱于一碗?不如随意赏看,以指敲之以闻其音,问曰:“此声哆哆,非陶瓷也,不知为何?”答曰:“浅井久政的头盖。”则共欢喜赞叹……

  如多人饮茶,则在拭净碗边且转回正面向己后,暂不必欣赏茶碗,将仍有茶之碗放置于所坐畳外,自己下首,等下一人取用。所有人都饮毕后,再逐一欣赏茶碗。最后,将茶碗向前放置,膝行先进,再前置茶碗,再膝行……如此反复,最后将茶碗托于左手掌上,右手转动,至将正面朝向点茶人,放下于取茶之原处。膝行退回,则一服茶饮毕矣。

待续……

[关闭][返回]